老太太年紀大了,見到哪個孫媳婦都只管高興,還說誰先給自己生下玄孫,她有重賞。
聞及此言,虞令柔和張嫣相視一笑,誰也不肯開口。顧元娘無所畏懼,直接就問了:“老祖宗準備賞什麼?”
說起生孩子這事兒,顧元娘是真著急,不僅是因為她兒子有王位繼承權,而是顧茂說了,不給他把繼承人生出來,日後的北伐他定不會帶顧元娘。
老太太被逗得哈哈大笑,她兒媳婦孫媳婦曾孫媳婦都有了,可這麼有趣的,還是頭回見。
顧蘿和穆王妃向來很熟,顧元娘也是她從小看到大的,如今侄女變成兒媳婦,接受起來非常容易。
只有吳夫人,好容易有個嫡親的孫媳婦,還願意每天給她請安陪她說話,按說是該很欣慰的,可她非但不這樣想,還希望顧元娘來得不要這麼勤快,像顧蘿那樣就很好了。
長期以來,吳夫人對陸昊及其妻兒的心態都是很複雜的。一方面,陸昊是她十月懷胎千辛萬苦生下來的兒子,要說一點感情都沒有,恨他恨得要死,顯然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陸昊剛滿月就被老太太抱走了,從小就和吳夫人不親熱,長大了更是把吳夫人養大的陸晟比到了溝裡去,這使得吳夫人對自己的長子,實在是生不出多少好感。
陸昕不止一次勸過吳夫人,他們家最靠得住的人就是三哥三嫂,跟她不親是一回事,可家裡有什麼事,他們從來沒推卸過,就是她和陸曉的婚事,也是他們設法保住的。
吳夫人並非不明白女兒的話,可她看著陸昊比陸晟強了太多,三房也比五房強了太多,心裡就是很不舒服,不僅兒子兒媳,就是見了孫子孫女,也不想給他們好臉色看。
反正盛寧王朝以孝治國,她是陸昊的親娘,他還能不盡兒子的責任不成。
陸昕出嫁十餘年,早不是當年不諳世事的小姑娘了,哪裡不明白吳夫人破罐子破摔的心思。
她很想告訴吳夫人,陸昊當然不能不管她,還得一輩子錦衣玉食供著她,可陸昊完全可以不搭理陸晟,這是吳夫人勉強不來的,只是怕把吳夫人氣出病來,這話並沒有說出口。
陸昊能幹,顧蘿硬氣,吳夫人不喜歡歸不喜歡,也不能把他們怎麼著,倒也相安無事過了這麼些年。
與三房其他人對吳夫人敬而遠之的態度不同,顧元娘成親後不去講武堂了,每天閑得很,專門在長輩面前刷起了存在感。
看到孫媳婦如此上道,吳夫人心裡剛開始還是美滋滋的,可和顧元娘多相處了幾回,她就恨不得她再也不要來了。
眾所周知,顧茂沒兒子,於是把女兒當兒子養,他是武人出身,穆王妃恰好也是,顧元孃的性子能有多野性,由此可見一斑。
要知道,同樣是從小舞刀弄槍的元琳和陸珊,一個是在宮裡長大的,另一個幹脆就是偽嬰兒,不管骨子裡有多強悍,外表還是表現地比較收斂的。
顧元娘就不同了,她的字典裡壓根兒就沒有收斂這個詞,若非長著一張十分美麗的臉,說她是顧家的郡主只怕都沒人信。
吳夫人戰戰兢兢迎來了前來請安的孫媳婦,卻意外地發現顧元娘除了性子大大咧咧了點,好像也沒什麼不好,起碼比顧蘿好相處多了。
吳夫人原本以為,顧元娘來兩次就不會來了,畢竟顧蘿也不是天天來,她也不希望她天天來。
誰知顧元娘耐心不錯,每天都是寧壽堂、安福堂、秋棠院的請安順序,每次還在安福堂待得最久。
可能是覺得孫媳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吳夫人逐漸就放開了,還提到了陸晟一房,希望顧元娘能……
要說吳夫人從來沒動過讓陸昊提攜陸晟的念頭,那肯定是假的,關鍵是陸昊不願意,顧蘿不接招,她想提都沒機會開口。
換成出身不凡的顧元娘,吳夫人也不過是試探著開了口,誰知沒等她把話說完,顧元娘就豪爽地表示,都是一家人,有話好說。
吳夫人又驚又喜,頓時覺得三房總算是有了個明白人,這個孫媳婦算是娶對了。
然後顧元娘就問了,五叔哪年中的舉,參加過會試沒有,參加了幾次。
顧元娘還沒問完,吳夫人和王氏的臉色就不太對了,於是顧元娘打住了,猶豫道:“難道舉人也沒中?”
顧元娘知道陸晟讀書不太好,陸琮以前跟她提過,只是沒有說得很具體,倒是吳夫人說過好幾次,陸晟自幼酷愛讀書,所以她壓根兒沒有想過,陸晟竟然連個舉人也不是。
在顧元孃的概念裡,所謂讀書不好就是苦讀多年考不上進士,若是舉人也不是,那就算不上讀書人了。
哪知吳夫人誇起兒子沒譜,陸琮愛面子也不好說陸晟連個秀才也不是,場面頓時就很尷尬了。
見吳夫人和王氏不說話,顧元娘就當她們預設了,幹脆地擺擺手錶示自己愛莫能助。
事情到此並不算完,吳夫人固然是被顧元娘打擊地不輕,可王氏卻是看到了一線生機和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