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呂曉霞說的機會是個叫《神童先生》的兒童蒙學綜藝節目,是渝州頻道的招牌節目,播幾年了。
這節目是這樣的,有四位常駐先生,是真的蒙學先生;每期一位特邀先生,是些明星名人。
每期有不同的15位58歲孩子報名參加,他們並不都是神童,就是普通孩子,有的聰明些,有的是家長迷之自信。由五位先生各教三位孩子,完成節目組制定的一些教學任務,比如背誦出《千字文》前二百字。
學期時間段播放,每週一期,劇組會每天跟拍教學情況,剪輯成綜藝效果,當周星期六19:30播出,一小時後再轉到演播廳直播比拼,又一小時後結束。
《神童先生》每期都能吸引到大批觀眾,是劍南道內的時段冠軍,很多道外的觀眾也看。
“好啊!”王鳴之聽完之後,幾乎想都不用想,“超級適合我,就這個!”
這種節目,小果果可以看嘛。他對小孩子很有耐心的,當老師還能收臘肉,很好。
“那我給你應下來了。”呂曉霞說,“這個週六就開始錄制,今年最後一期了,收視會更高一些。”
……
這天傍晚,王鳴之來到陳士平家吃晚飯。
“哈哈,小果果,我要上《神童先生》啦!”
夕陽的餘暉照映,這間雅緻的四合院的中院裡,小果果正騎著只竹馬在跑來跑去,追逐著張翅拍動的多多,叫著:“駕,駕,駕!”她聞言頓時一驚,看向王鳴之,“大郎你還能當神童?”
王鳴之幾乎倒地,“我當先生!”
“飛鳴,這節目適合你啊!”那邊坐在石桌邊的陳士平聽了高興。陳樂瑞也贊道:“那些老先生要頭痛了。”小果果還是有些不相信,“真的?怎麼會請大郎你呢?”
“我帥唄。”王鳴之樂道,“和正叔,要不你們給小果果報名?我來教她。”
“她又不是神童。”陳樂瑞搶話,“她就是個小笨蛋。”
國人重教育,唐人自古以來更熱衷於“神童”這種存在。
古時候,為了鼓勵蒙學,朝廷還設立了“童子科”,明文規定:“凡童子科,十歲以下能通一經及《孝經》、《論語》,卷誦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即在10歲及第。
駱賓王、白居易、元稹、柳宗元等人,全部是當時有名的神童。
據元稹說,白居易是個寶寶還不會說話時,就已經識得“之”、“無”二字,乳媼試之,能百指而不誤,五六歲就識聲韻……當然有可能是商業互吹。不過確實,白大大二十七歲舉進士,意氣風發,寫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到了現在,童子科是沒了,但學校裡都有神童班,還有神童學校,適合那些高智力的超常兒童。而小果果在以前的測驗中並沒有顯示出這種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