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諸郡紛亂之時,齊燕趙並起,難以禦敵,然韓魏臨江百越皆是小眾,某曾在郡縣,略知沛公謀略,豈肯屈居於他人之下,借壁棲身?”
“故而今有兩郡之地,欲與漢軍所得,還望沛公思量清楚,給予帛書,共敖身在臨江,為人老實,然卻不自知,當滅之。”
“秦軍發兵臨江,漢軍發兵九江,以夏口為界,平分諸地,各自相安,豈不美哉,還請沛公三思,此等上策,遺之難得。”
雲雲數語,使得沛公頗為驚訝,“秦使,此等計策乃是何人所出?”
“啟稟漢王,巴蜀漢中之地,皆是王大人負責,故而此計亦是出自王大人之手,敢問漢王,此計可拜為九卿乎?”言語間略有嘲諷的意思。
“自是能拜為九卿。”劉邦有些含蓄地說道。
劉交在旁,慌忙上前道:“秦之想法與吾等道合,可成此計也。”
本來劉邦就不想寫信給秦君,沒想到秦君早有這番打算,既然如此,也該出兵,反正衡山郡不可久守,還是讓了的好啊。
“汝且回去告訴王陵,漢軍得知秦出兵,必會截斷夏口,攻取九江。”劉邦略作思考地說道。
秦使臉色飄忽不定,沉吟片刻道:“啟稟漢王,煩請寫份帛書,容我交給王大人,此番口述,恐漢軍欺詐。”
“非吾這般口惡漢軍,然事實如此,還請漢王見諒。”
劉邦並未拒絕,“秦使所言有理,兩國盟約,也該如此,本王即刻命人寫好帛書,送往南鄭,使者稍後。”
秦漢計策一拍即合,使者拿著漢王的帛書連夜趕回巴蜀,王陵早就預料到漢王劉邦會答應此事,畢竟一個九江,比得上三個衡山郡。
城內,章邯王離各在一側,王陵坐於首位,臉色頗為高興,“兩位將軍,今巴蜀可耕,然臨江可渠,不如得之。”
章邯有些茫然,“大人,西陵可不好攻打啊。”
“章將軍請看。”王陵說著直接把劉邦的帛書遞給了章邯。
“怎麼?漢軍竟然願意與我軍聯合,分別攻取兩郡?”章邯有些驚訝地說道。
“沒錯,待時吾等只需攻打臨江即可,難道如此兩位將軍都攻不下來?”王陵故作隨意地說道。
“這個肯定沒問題,不知何時出兵?”王離在旁亦是詢問道。
王陵稍微抿口溫茶,“兩位可先點兵,某準備將劉邦的帛書寄回鹹陽,然後建議陛下呈給項羽。”
“試想項羽見到劉邦與秦聯合的帛書,感想如何?”
章邯聞言,不由得露出欽佩地目光,“大人心思縝密,吾等不及也,此刻點兵,三日之後便可出發,只是不知需要多少士卒為妙?”
“不需太多,三萬刑徒士卒,兩千騎兵即可,臨江地勢崎嶇,可多佩弓箭手,先攻西陵,而後攻取江陵,一旦江陵城破,臨江必得!”王陵豪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