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駢聞言接過錢乖乖的往供應站那邊跑,孫家的其他人則跟著田家大舅到馬車那邊去拿東西。
田家土地裡面種的東西真的很雜,白菜、土豆、蘿蔔、大蔥什麼的都只是基本款,剩下的還有地瓜、花生、瓜子、芝麻、窩瓜之類的東西,都收好分類之後給兒女們送了過來。
因為電廠這邊每年都會給員工分白菜和土豆,所以這一次田家大舅就沒帶這兩樣,餘下的卻是一樣不差都沒他們帶了過來。
孫家的人還有田家大舅,搬的搬抬的抬拎的拎,忙忙碌碌的把驢車上的東西往樓上拿。
關鍵是卸貨之後還不算完,他們還得把廠子發給他們家的大白菜搬上驢車讓田家大舅帶回村裡去,因為他們家沒人會積酸菜,這些是帶回去拜託老太太幫忙積的。
好不容易才將東西都規整好,孫叔明拉著大舅哥上樓喝茶去,至於驢車上的那些白菜,不用管的,家屬區這邊現在家家戶戶都分了白菜,還有誰會去拿別人家的?
與其擔心那些車上的白菜被別人拿走,還不如把驢栓的結實一些,對於那些白菜來說,驢可是比人更需要提防的生物。
廚房內孫駢幫忙打雜孫媽媽掌勺,房間外面緊貼著客廳的那面外牆處,孫爸爸拿著鐵鍬和大舅哥還有兒子們一起忙著往黃土裡面埋蘿蔔和土豆。
田家大舅給小妹和妹夫家送來了三種蘿蔔,一種是長條的青皮蘿蔔,這種蘿蔔口感脆水量足,非常適合生食或者做成拌菜,另外一種也是青皮,不過是圓形的,裡面的蘿蔔心則是紅『色』的,燕城人習慣稱呼這種蘿蔔為心裡美。
這種蘿蔔吃起來雖然有些辣口,但是甜度很高,炒著吃或者涼拌都可以,聽說營養價值很高。
在就是一種紅皮白心,外表也是接近圓形的大紅蘿蔔,這種蘿蔔質地不如前兩種那麼緊密,所以吃起來不是那麼脆口,但是正因為這樣,它就很吸汁,用來做燉菜是再適合不過的。
單看一種蘿蔔都要種好幾樣的習慣,就能看出來田老太太過日子是多麼的精細了。
除了那些蘿蔔之外,被一同埋入土中的還有地瓜和土豆,孫家人會這麼做是為了更好儲存這些東西。
電廠這邊冬季供暖太好,這些東西如果放在家中的廚房或者陽臺,用不上幾日就會在溫暖的環境下開始發芽或者是長葉子,一但它們有了這種現象,不但食物的口感和營養都會大打折扣,發芽的土豆甚至還是帶毒的,這就很麻煩了。
所以經過多年的生活經驗總結,孫爸爸就找到了這種儲藏方式,在家中牆外的平緩處用厚厚的黃土把這些東西都埋起來,只要土層堆的夠厚,裡面的土豆蘿蔔地瓜什麼的就不會受凍,而低溫條件下,這些東西也會處於自動休眠狀態,不會有發芽長葉子的跡象,這樣就可以放心的吃上一個冬天了。
這個經驗後來傳遍了電廠的整個家屬區,還有往市裡蔓延的跡象,現在家屬區這邊儲存這種根莖類的蔬菜,基本上都是這麼做的。
因為發下來的土豆和帶過來的蘿蔔太多,孫家兄弟還拿著東西又到樓後的山坡上去挖了一邊土,他們在牆角這邊直接堆出了一個快要到成年男子胸口位置的土堆,這才把那些都系都給埋好。
期間有鄰居上下樓,看到他們的時候都會問上一句:“叔明,埋土豆吶?”
“嗯,不只是土豆,還有地瓜和蘿蔔。你們要是想吃就過來拿,有很多的。”
“不用,我們家有,你看我手裡的這些傢伙事兒,也是要到後山那邊挖些土去。”
當天下午,孫媽媽就用哥哥送過來的那些食材燒了一桌的好菜來招待他,酒足飯飽之後,田家大舅拒絕了小妹一家讓他留在這裡休息的提議,下樓準備回家。
孫叔明不放心大舅哥,一直送到樓下,孫駢趴在陽臺上,藉著各家各戶的燈光看著鋪滿家屬區地面的那些大白菜,不由得在心中感嘆,這種人在樓上住,樓下卻被白菜佔領和包圍的奇觀,也只能在東北的家屬院見到了。
作者有話要說: 我們東北到了積酸菜醃鹹菜和儲存秋菜的時候,那場面是很壯觀的,滿地都是白菜蘿蔔和大蔥,人出去都得跳著走,騎腳踏車的那就得更加的小心,差不多都是推出去的。生在南方的小夥伴們很難理解我們這種,大蔥一買五、六十斤,白菜論車往家裡拉的畫面,他們舉得不可思議,那麼多的東西吃得完嗎?
現在告訴南方的小夥伴們,吃得完,因為那是一家人一個冬天的消耗。
不過現在隨著溫室和大棚技術的發展,積酸菜和儲存秋菜的人家是越來越少了,兒時的那種畫面,也只能在老小區那邊才能在看到一些了。
( = )
喜歡80年代廠區生活請大家收藏:()80年代廠區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