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過後, 燕城市的溫度開始逐步的緩慢下降, 早上與晚上的氣溫漸漸從清爽變成寒涼, 當城市內的大街小巷都開始出現從城郊往市內運輸白菜、大蔥、土豆、蘿蔔和大頭菜的馬車與汽車時, 燕城市的人們知道, 秋季儲菜的時節開始了。
東北的冬季寒冷而漫長,燕城市冬季的平均氣溫在零下十幾度,數九寒冬的時候, 日常最低氣溫降到零下二十幾度也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在這種氣溫下, 大地之上除了灰白就是土黃,不會有一點生命的顏『色』, 而在這種漫長的寒冬中, 綠葉菜基本上是見不到的,人們餐桌上的能夠見到的一些蔬菜, 全部都是根莖或者是果實類的,就這些還是大家秋天的時候儲存下來的。
所以久而久之,東北這邊就有了秋季儲菜、醃鹹菜、積酸菜的傳統,基本上每到這個時候,就是工薪家庭們一家人最忙碌的時間。
效益好的單位, 菜票早早就會發放到員工們的手中,效益不是很好, 或者員工不是很多的小廠子,在這個時候領導們也得忙起來,想辦法將員工們需要的蔬菜湊齊,因為這關乎著廠里老少爺們一大家子冬季的吃飯問題。
在這一點上, 身處郊外財大氣粗的電廠是永遠都不用擔心的,他們甚至都不用給員工髮菜票,也不用經過蔬菜公司,廠辦的人直接和附近的老鄉商量好,把人家菜地裡面的白菜、蘿蔔、大蔥、菜頭啥的全部收購,然後作為員工福利發放給廠子裡面的工人。
從電廠的那一天開始,每一屆領導們都是這麼做的,所以說守在電廠旁的村子真的是很幸運,不但能夠有入廠上班的機會,家裡面種出來的蔬菜水果也從來都不愁銷路。
這就讓居住在電廠附近村子的村民們,生活水平要比其它地方的高出許多。
這天是星期天,也是廠辦會大家採購的白菜與土豆到貨的日子,這只是第一步,以後還會有大蔥和菜頭啥的。
廠裡的職工按照級別不同,都可以分到一份屬於自己的秋菜。
孫家是雙職工家庭,而且孫爸爸和孫媽媽在科室裡面都還從事著領導工作,所以他們家秋菜份額是很充足的。
為了方便職工搬運,廠子讓運菜的卡車在直接開到了家屬區各個單元的門口,白菜上稱土豆則是直接25斤或者50斤一麻袋裝好的。
按照廠子裡面的規定,孫家可以得到100斤的土豆和400斤的大白菜,這些對於一個四口之家來說,一個冬季在配上一些蘿蔔鹹菜啥的,也夠吃了。
領到分給自己家的白菜和土豆之後,孫爸爸和孫駿很自覺的將那幾麻袋的土豆抗上了五樓,之後他們兩個又從家裡面找出鐵鍬和一個空麻袋,拿到了樓下。
樓下這邊大傢伙已經熱鬧起來了,先分到土豆的人家著急的把土豆往樓上搬,先分到大白菜的人家,則找出掃帚在家屬區樓的附近找空地,找到合適的位置後打掃乾淨,把分過來的白菜以菜尾向著陽光,菜頭向著樓房的角度,一個一個小心的擺放整齊。
這麼做是為了將白菜裡面的一些水分曬出去,這樣等白菜曬好之後,去掉外面的菜皮,簡單收拾一下後就可以放入酸菜缸裡面積酸菜了。
這段時間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在曬白菜,好的位置只要一不留神就被被人家給佔用了,所以家裡面的主『婦』們動作都很快,孩子們也被分配任務,為家裡守住一塊能曬白菜的地方。
孫家沒有去找曬白菜的位置,相反他們還把分過來的白菜一層層的疊著碼放起來,拿著鐵鍬和麻袋下樓的孫家父子去了樓房後面的小山坡,父子二人合力抬了幾大麻袋的黃土上樓。
很快家屬區的房前屋後,馬路房頂就擺滿了碼放整齊的白菜,新樓這邊的水泥路面上,只從樓口到馬路的位置給人留出了一條窄窄的過道算是通道,剩下的已經全部被白菜佔滿,連一處下腳的位置都沒有了。
趕著馬車拉著東西去小妹與妹夫家的田耕地早就已經習慣了這個場景,基本上他每年的十月中下旬來電廠家屬區這邊的時候,都會碰上這種情況,不是白菜也會是大蔥。
好在大家曬菜到還有分寸,佔的都是家屬樓前的那一片,這一條進出家屬區的主幹道上,到還沒有誰敢把菜曬到這邊來。
一路趕著驢車來到新樓不遠處的商店旁邊,車子進不去的田家大舅找了一處空地停下馬車,拉好車閘跳下馬車,找個地方把驢拴好,就向著裡面走去。
就等在樓下的田淑麗一看大哥來了,立即繞過白菜陣走過來迎道:“大哥,你過來了,快進屋去。”
“不急,先把車上的東西搬到屋子裡面去。”
田家大舅是來給小妹和妹夫一家子送菜的,作為村子裡面的大戶,田家從來都不指望依靠田地裡面的收成生活,所以他們家地裡面種的東西很雜,有糧食有蔬菜還有堅果。
田家人口不少,所以分到的土地面積就不小,秋收之後田家二老總會安排大兒子把地裡面收到的東西給弟弟妹妹們送一些過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昨天村子那邊過來看病的老鄉和田淑麗打過招呼,說是她大哥今天要來給他們送菜,讓家裡留人等著。
孫媽媽聞言趕忙招呼丈夫和兒子,並且找出口袋裡的鑰匙對著孫駢說道:“小駢,媽剛才下樓的時候把肉票和錢都放在桌子上了,你去供應站那邊買些肉回來,咱家今天得留你大舅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