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瞧見有不平的事情,韓愈可不會管你老羊上樹,一定要直言不諱,痛陳痛斥,在皇帝面前無所顧忌,“噹噹噹當”一通亂冒。
每每把皇帝惹急了,聽煩了,於是,把官帽就給他擼了。
撤職!
然而,這個人實在是太有才了,他推動了散文更新運動,大力提倡儒學,開闢了詩文發展道路,在詩文、道學、理學等方面均有獨到建樹。
因此,每每皇帝憐惜他的才華,便又想起他來,重新啟用,再加上裴度、白居易等人,同韓愈關係很好,總是幫他說情,就這麼著,往往又能東山再起。
但是,架不住他嘴沒把門的啊,一通直言直諫,又把皇帝給惹惱了,於是,貶,把你貶到一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一邊涼快著去吧……
這些年以來,韓愈考中過進士,當過校書郎、國子監博士、監察御史、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行軍司馬、袁州刺史、國子祭酒、右庶子……種種大大小小的官職,其履歷之豐富,簡直是無人能比。
有點眼花繚亂。
要是讓他填履歷表,那可麻煩了……
……
這一回,韓愈也是剛剛“平反”。
說起來,挺有意思,前幾年因為關中大旱,災民遍地,流離失所,時任監察御史的韓愈,痛心不已,親自前往關中,察看災情,結果跟當地官員打了一架。
怎麼回事呢?原來當地的地方官好大喜功,向朝廷奏報“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
這一下,韓愈如何不怒?當即痛斥,並寫了一篇《論天旱人飢狀》,上報朝廷。
你上報就上報吧,但這位韓老先生,脾氣可不是一般的耿直,他在奏疏裡,除了敘述災情,還把那些隱瞞災情不報的官員,抨擊了個遍,直斥他們“禍國殃民”。
這也罷了,他們欺君罔上,應該痛斥,但是,這就算完了嗎?沒有,韓愈在文章裡,直截了當,告訴皇帝,你應該如此如此,這般這般,一二三……
皇帝看了奏章,不高興。
你在我這兒裝明白,裝得過分了吧?我還輪不到你姓韓的來給我下命令。
當然,那些受到韓愈痛斥的老臣們,自然更不高興,群起而攻之。
就這麼著,皇帝一聲令下:免。韓愈被撤職,遠赴陽山當了一個縣令……
這回,裴度瞅準時機,向憲宗保奏,說是韓愈才幹過人,應該回來幫他處理淮西事務,好說歹說,這才把韓愈給弄了回來,當了個“行軍司馬”。
反正韓愈對於官職升降,也習慣了,回來以後正趕上皇帝龍心大悅,宴請羅家軍士兵,因此命令他:“寫一篇文章,銘記此次淮西大捷。”
這對於韓愈來說,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拿起筆來,一揮而就。
……
當韓愈代表朝廷,站在麟德殿的高臺上,向羅家軍官兵們宣讀他寫的《平淮西碑記》的時候,心情最激動的人,可就算得上是羅子騫了。
這是載於史書的大事啊。
一代文壇巨匠,就站在面前,朗誦自己的千古名作。看著朝服峨冠的韓愈,一臉著重地站在麟德殿前的臺階上,羅子騫眼裡那股景仰幸福之情,簡直……不能形容了。
喜歡盛唐之刺遍江湖請大家收藏:()盛唐之刺遍江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