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子騫這才換下侍衛服裝,穿上官服,回到了羅家軍的隊伍裡。
一群兵將,喜氣洋洋地把羅子騫簇擁在當中,一片歡天喜地,剛才在丹鳳門大街上,一場大戰,踢死霹靂天王,這是硬碰硬的功夫,讓官兵們的興奮與驕傲簡直是達到了頂點。
“羅將軍,真提氣。”
“羅將軍,真給咱們羅家軍長威風。”
……
麟德殿外,打掃得乾乾淨淨,紮起了布棚子,案几桌凳已經擺好,酒宴都備好了。
可不是現代那種高桌高椅哦,而是低矮的長條案几,鋪在地上的厚布墊,是坐在地上吃的。)
每個桌案上,都放著成壇的美酒。
士兵們一片歡呼雀躍,能夠參加“國宴”,這是莫大的榮耀,回去能吹一輩子牛逼的。
直到七老八十了,也可以得意洋洋地捋著白鬍子說:“我當年參加長安城大明宮裡國宴的時候……嘖嘖……”
那是多麼榮光的事情啊……
……
本來按照陳弘志等人的安排,羅子騫、李愬、郭樂等大將,是要在殿裡設席位的。但是羅子騫婉拒了,他說:“請裴相國他們,在殿裡吧,我和我計程車兵們在一塊兒。”
在這個光榮而喜慶的時間,理應官兵同享。
結果,裴度、李愬、李光顏等人,也都紛紛表示,“我們也不在殿裡,大家就都在外面吧,千人同樂,那是難得的場景,何必把自己搞得冷冷清清?”
於是,大家就全在外面設席。
寒冷的冬天,因為兩千餘人的歡騰,整個麟德殿前,一片熱火朝天,也沒人覺得冷了。再加上這天天公作美,豔陽高照,簡直有點三月小陽春的感覺。
……
酒宴前面的前奏,是由一位官員,代表皇帝宣讀表彰嘉獎文告。
這位官是誰?韓愈。
哇……唐宋八大家的頭一位啊。
名貫古今的大文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那是閃耀於史冊的傑出人物啊,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
……
不過,說起來有點可笑,唐朝的官兵們,對韓愈的瞭解和尊敬,只怕比羅子騫還差得遠。
羅子騫,從小是讀著韓愈的文章長大的,象《師說》、《雜說》、《進學解》等等,象異曲同工、兼收幷蓄、業精於精……這些使用廣泛的成語,都是當初韓愈創造的。
但是,在唐朝,韓愈可沒這麼大的名氣和影響,相反,他是個命運多難的人。
說起來有點可笑,韓愈這個人,才高八斗,做起官來卻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便是“七上八下”。
什麼意思呢?就是他憑著才學,能當上大官,然後又被貶,然後再當上官,然後又再被撤職……就象個葫蘆在水裡似的,一會上來,一會下去。
每次當大官也當不長,屁股在官位還沒坐熱乎,便給一腳踢開,罷免了。屢次三番,宦海沉浮。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其實就一個:這個人太耿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