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陳康傑還分析了西方所推崇的一個民主核心價值投票。為了給這種方式冠上高尚的價值,他們還發明瞭一個詞叫“人民自決”,這就引申出了公投的概念。
陳康傑卻分析這兩者之間是有矛盾的。
民主本身是希望透過投票的方式選出比自己能有能力的精英來管理國家服務社會,推動經濟發展和提出有利於社會的政策法規。這裡的一個前提就是絕大多數的老百姓都不能是管理高手和戰略大師,不可能每個老百姓都會是政治精英,所以他們透過投票的方式選擇比自己更適合的人來。
但是公投恰恰又是違反這個民主邏輯思維的。
一個政治人物會拿出一些議題來讓全民公投,例如要不要加稅,例如一個地區要不要脫離單獨建國,甚至要不要反對移民也會成為一個公投的議題。
那問題來了,如果選出來的精英都拿不定主意,都不知道哪一個選項更好,普通老百姓又如何知道呢?那老百姓就只能透過自己的感性認識來做選擇,而那種選擇極有可能又會是錯誤的。
很可笑,老百姓選出了你,你卻把難題又丟回來給老百姓,那真不知道選你出來的意義何在。
而這種例子,以後會越來越多。
綜合這些因素,陳康傑就是要說明一點,那就是中華國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是一個可以帶給全人類的選項之一。只有有了備選答案,人們才能夠從對比中覺得哪一種更好,甚至於經過對比,覺得兩者都還存在著缺陷,從而又新創出另一種社會制度來也不一定。
陳康傑並不是因為他是黨員就要為我們的社會制度進行背書或者吹噓,他實際上是真的這樣認為,這是他走過全世界很多國家以及學習了很多理論知識之後反思的結果。
陳康傑透過對近二十多年國家的發展做了一個總結提煉,他就覺得我們是在創造另外的一種標準,但是這樣的標準我們並不打算推廣,因為各個國家的特色並不同。怎麼樣選擇,由別人自己決定。
當然,陳康傑也回答了為什麼很多南美洲或者非洲的民主國家並不富強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在被強加社會制度的過程中受到了誤導。
西方人往往會給全世界推薦民主法治,就是要先發展民主,再來建設法治。
然而陳康傑卻認為,沒有法治的社會是發展不出真正民主的。
歐洲,美國,尤其是日本,恰恰走的是先法治後民主的道路。例如日本明治維新,那時候的日本有多少民主?沒有,但是,透過法治的建立,他們變成了亞洲強國,乃至於世界強國。
因此在陳康傑看來,法治比民主重要,所以他建議,我們要建立的是一個法制民主的國家,而不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
別忘了,陳康傑除了拿到政治學博士學位,他還是一位法學博士,他將這兩個專業結合起來去做研究,一點也不奇怪。
只有在法治的框架內去循序漸進的尋找自己的民主道路,那也許才是適合自己的,也才是有中華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只要沿著這條道路往前走,我們就可以尋找到一條不一樣的選擇和道路,從而也為全世界貢獻出我們特別的智慧。
陳康傑的這篇論文對老百姓沒有多大的影響,但是,對國家高層影響卻很大。很多大佬都認真的研讀和分析他的想法和觀點。
因為這篇論文不僅可以為我們的現狀尋找到另一個角度的合理解釋,更重要的是,他一定程度上也為我們未來的發展道路做了開創性的設計。而在後面很長的一個時期,這篇論文也的的確確的影響到了我們的改革方向。
陳康傑的這篇論文並沒有用他的真名發表,而且,他也僅僅是發表在大學學報上。好多年以後,很多人才知道,陳康傑早就做出了國家發展的合理分析,而且,中華國以自己的特別方式復興之後,也的的確確給一些國家提供了另一條政治道路的學習和選擇。
喜歡重生之改天換地請大家收藏:()重生之改天換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