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8章鬥爭白熱化
“陳導,這為什麼要這樣處理?”在《拯救》的拍攝現場,張導站在陳康傑的身後看著現場的一切問道。
“這是為了更逼真,好萊塢雖然重視特效,可是,特效也不是萬能的,有些部分,還是需要真實的呈現。”陳康傑回頭看了一眼張導後回答道。
張導是專門從京城到西川來給陳康傑彙報奧運開幕式的準備進度的。同時,也來學習一下他們是怎樣拍攝這種大製作的電影。
國內電影與好萊塢還有很大的距離,一方面當然是存在於技術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就是思維,國內導演的電影拍攝感覺還是有些拘謹,放不開。
當然,資金是一個很大的限制,很多宏大的場景,那必須是用資金堆砌起來的,道具,佈景,人員,服飾等等,沒有一項離得開資金的支援。
“哦,原來這樣,陳導,那怎麼控制這棟房屋的倒塌方式和方向呢,這是不容易的啊。”
“這當然就需要精密的計算了,這就需要專業的團隊了,為什麼我們劇組會有那麼多的人,實際上,我們要尊重專業,雖然開銷會大一些,可是,它是有其存在的價值的。怎麼樣?還打算多呆兩天?”陳康傑站起來,朝片場的休息區走去。
《拯救》的片場像是一個很大的營地,不但有十幾輛房車專門提供給主要的演員使用,而且,還搭建了一些簡易板房,工作人員的衣食住行,都能在這裡得到解決。即便是片場的休息區,看似簡陋,但是提供的服務卻相當豐富,有各種飲料和各種點心免費給劇組人員提供。
這些並不是陳康傑故意擺排場,而是,在好萊塢大投資的電影,基本上都是這樣的配備。
軍事行動講究糧草先行,拍電影何嘗不是如此,後勤的充分保障,才能讓所有的工作人員無後顧之憂的全身心投入工作。
張導演已經來了兩天了,這兩天他都呆在這裡仔細觀察,除了與陳康傑交流之外,還與其他演員和工作人員做溝通。
雖然時間自由兩天,但是張導演卻感覺到學會了不少,甚至有些是之前從未接觸到的。
如果允許,張導演恨不得以導演助理的身份長期留在這裡,只不過那顯然是不實際的,他也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
陳康傑到京城去陳情的時候,按理說就應該找找導演聚在一起溝通討論一下奧運開幕式的內容,可是他自己的時間也很緊,劇組這邊好幾百人都等著他的呢,因此他在京城沒做過多的停留,在見了趙志邦之後,陳康傑就返回來了。
陳康傑親自出面陳情,有沒有效果?當然有,可是有沒有起到根本性的促進,這一點就成了疑問。
百忙之中,趙志邦專門抽了一個小時來與陳康傑做深談,那一個小時,陳康傑說服了趙志邦,趙志邦在一定程度上支援陳康傑的觀點,可是,在事後,中央也沒有一個專門的檔案出來說鼓勵這樣一件事情。
後來陳康傑聽說,在討論的時候,很多中央領導並不贊同要採取任何明面上的措施,他們的理由是那會影響到發展的大好局面,會造成人心惶惶。
最關鍵一點就是,到目前為止,沒有誰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說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發生大地震,科學家缺乏相應的資料支撐。
而反對的人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如果真的發生那樣的地震,波及面會讓相鄰的幾個省都難以倖免,如果要動,是不是幾個省都動,那是不是這幾個省這幾年都不要發展了?是不是所有的重大投資案要暫時凍結,否則到時候損失又算誰的?
一句話,那些人就不支援現在為一件還不知道猴年馬月才可能會發生的預測買大單。那簡直就是拿國家的穩定發展來開玩笑。
在這種局面下,趙志邦雖然有傾向性,但是他也不能強推。
這件事情也反映出了一個微妙的事實,那就是趙志邦雖然已經登上了最高領導人的位置,可是,他的權利是受到很大掣肘的,他的威望,相當程度上還不夠強大。否則的話,這樣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不應該有這麼大的阻力才對。
當然了,這件事也看出,陳康傑還不夠成熟,他有點把事情想簡單了,以為只要說服了趙志邦,趙志邦就可以整合力量,從上而下的來推動。
陳康傑沒有想到,這麼一件看似單純的事情,會牽扯到那麼複雜的博弈,有新老權力的,有派系的,還有各個省份之間,不僅僅是政治力,也還有不少的經濟力參與其中。
歸根結底,每個人的考量和選擇的角度都有其道理,很難說誰就完全對,誰就完全錯,其真正最核心的一個部分,就是那個事情還沒有發生,目前只有一部分人說他可能會發生,沒有人站出來打包票。
目前為止,全國十三億人口,唯一可以打包票的就是陳康傑,可是陳康傑也不能跳出來打包票說一定會怎麼樣怎麼樣。陳康傑能說我是穿越來的,我經歷過那個時代嗎?不能啊。可是如果不能這樣說,那陳康傑又還有多少說服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