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1章兩本遺失的文獻
“哦,我知道了,就是用來臨摹和抄襲用的。”惠特尼似乎明白了陳康傑的意思。
“嗯......”陳康傑一時變得氣結,臨摹是恰當的比喻動詞,可是抄襲,就怎麼聽都怪怪的了,好像有那個意思,可是又完全不是那個意思,“算是吧。”
為了不和惠特尼在這個問題上糾纏,陳康傑只能似是而非的預設。
一個懂書法的人,和一個完全不知書法為何物的人,本身就存在著溝通的先天缺陷和鴻溝,那又何必要多去探討呢,沒有什麼意義。
“難道我說錯什麼了嗎?或者我的理解有問題?”惠特尼察覺到了陳康傑很明顯的糾結與扭捏。
“沒有,沒有啊,你說的臨摹,就是這個意思,很標準的用法。”說著,陳康傑就把那本字帖給放回去。
這本字帖好是好,可是還達不到讓陳康傑牽腸掛肚的程度,他對書法本身也並非很迷戀。當然,如果這個東西能帶回去送給父親的話,會是一個很好的禮物。可是後面還有很多東西沒看,陳康傑自然要排除這一本字帖。
隨即,陳康傑又從書架上抽出另外的兩本書,也都不厚,黃皮書殼,書殼上沒有書名,不過卻貼上了一小張紙,上面是列印的一些英文和手寫的1929。
陳康傑還有些疑惑,不是說這些書都是中華國來的嗎,怎麼出現的是英文啊。
只是陳康傑也沒有去看那一張紙上的英文寫的是什麼,翻開就直接進去看正文。
還真的是中華國來的,開啟書,裡面都是黑粗的繁體漢字。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外也。禮樂交錯於中,發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
文字有些熟悉,可是陳康傑很清楚,自己的印象中又確實沒有看到過。陳康傑又繼續看下去,漸漸發現,這書裡面都是講古代的王族怎麼教育自己的世子,其中尤其重點將了周文王和周武王如何當世子以及周公是如何教育周成王的故事,而且其中引用的文獻,有些是陳康傑知道的,有一些,確是他不曾見過也不曾聽人提到過的。
這時候,陳康傑想起書皮上那一張英文紙來,趕緊把書翻回來,看那紙上面寫的什麼。
這一看,陳康傑就明白了,原來那張英文紙就是介紹這本書是什麼書,原來它就是消失了的《永樂大典》中的卷《文王世子篇》,那個手寫的1929,說的是這本書是1929年從一個私人收藏家手中獲得。
將這本《文王世子篇》放下,陳康傑立刻將另外那一本書拿到眼前。
這回陳康傑沒有先看裡面的內容,而是先看書皮上的英文解說。
原來這一本是《永樂大典》的卷,名叫《教世子》,一樣是在國內失傳了的書籍。陳康傑接著開啟瀏覽的翻了一下,發現這本《教世子》與《文王世子篇》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都是講怎麼教育下一代的,這兩部書對於研究周朝的禮制以及那時候的一些歷史,具有很重要的價值。尤其是它是屬於《永樂大典》的一部分。
《永樂大典》曾經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百科全書,三億多字啊,編寫這部書的時候,當年曾經有兩千人用楷書來書寫,耗時五年,平均每天書寫五十萬字。
這部書一萬一千多冊,可是目前國內能收集到的,不過兩三千冊,其他的不是毀於戰火和動亂就是流於海外。這部書裡面採擇和儲存的古籍有七八千種,而後來清朝編寫的《四庫全書》,也只有三千中左右,可見其內容的浩繁。它可以說是中華歷史和文化的集大成者,只可惜,現在要將其再湊全,幾乎不可能了。
當然,我們所能見到的以及流傳到海外的,是這部全書的副本,至於正本是被完全燒燬了還是放在了某個皇帝的墳墓中,目前不得而知。
既然這兩本書那麼重要,陳康傑拿到手裡了,就沒打算再放回去。
“ong,你難道就要這兩本書?你希望我父親送你這兩本書嗎?”看到陳康傑將這兩本書放在懷裡,惠特尼好奇的問道。
惠特尼還以為陳康傑會選一些看起來像是珍寶的東西,例如容易拍賣的字畫或者古董陶瓷,再或者一些精美的金器,他真沒想到陳康傑居然不放手卻是兩本書。
“這兩本書,對你們來說一點用處都沒有,我相信你和你父親也根本看不懂,既然這樣,那還不如送給我得了。”陳康傑厚顏的直接開口要,他就是要霸佔這兩本書不放了。
況且陳康傑說的也是事實,這樣珍貴的兩部書,就放在這不見天日的地方,的的確確是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