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師和趙老師一走,一所小學的所有班級就交給了陳康傑。對於沒有體會過的人來說,是無法想象那種繁忙和勞累的。
陳康傑每天的課程要從一年級上到六年級。即便他才華橫溢,對於這些小學的知識駕輕就熟,可是,他得轉變一個態度和思路,就是那些知識點必須得用孩子們聽得懂的語言和邏輯講出來,否則就會變成曲高和寡。
早上四節課,下午兩節課,每個年級只能輪到一節課。而在那一節課的四十五分鐘,陳康傑不但要將課上得精彩,而且還得儘可能的給孩子們多傳遞一些知識。因為一節課之後,孩子們有五節課的時間來消化和回味,如果知識點太少,他們就會覺得無聊和空虛。
當然了,在這種局面下,佈置作業就成了一個很有技術含量的工作的。
在每一節課的四十五分鐘時間內,陳康傑幾乎就是二十分鐘上語文課,二十五分鐘上數學課。
由於時間的不寬裕,體育課就交給了熊自強,他雖然不是專業體育老師,但是對於一名曾經的特種兵來說,教授一下體育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除了上課,陳康傑每天還要給孩子們修改兩百多份作業。為了對孩子們認真負責,陳康傑對作業的修改,可不僅僅是一個打鉤或者打叉那麼簡單,他還得給孩子們標示出來哪裡對哪裡錯,這樣的話,孩子們拿到作業本,就相當於得到了一次複習。
為了將課程上滿,陳康傑週六還不能休息,孩子們也不能,週六他會集中給孩子們上音樂課和思想品德課,本來還有繪畫課,但是陳康傑畫畫不行,他乾脆就改成給孩子們上書法課。
我們別忘記,陳康傑是從小就師從陳啟剛練習書法的,而且,在書法上也有一定的造詣,教授一下小學生,沒有什麼問題。
街子小學的孩子們從來沒有上過書法課,因此就缺乏相關的文具,最後還是陳康傑讓龐輝開車出去,給每個孩子都買了毛筆,墨汁以及書法練習本等等。
一個星期下來,陳康傑感覺比他為了參加奧運進行的突擊訓練還要累。每天修改作業到很晚,還得備課,一大早就得起來做教學的相關準備。至於吃飯,還是靠熊自強解決的。
論到做別的,熊自強或許沒有問題,可是做飯對於他來說,難度的確不小。可是他不做就沒有誰做了啊,龐輝更加不如。每天陳康傑他們都得忍受熊自強那難以下嚥的食物。
累是累了點,不過經過一個星期的相處,陳康傑已經與孩子們建立起了一種互信和友誼,陳康傑可以將全校學生的名字一口氣交出來這傢伙的記憶力本來就妖孽,對其他人難比登天,對他就輕而易舉),孩子們也漸漸喜歡上了這個年輕的外來老師。
好不容易到了週日,陳康傑他們終於可以輕鬆的休息一下。說是休息,那也僅僅是身體上而已,在腦子裡,陳康傑還有別的思考。
陳康傑要思考的最關鍵問題就是,應該要怎麼解決這類似學校教師缺乏的問題。
別看陳康傑有很多錢,但是偏遠農村教師的缺乏,就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何況他還不是政府官員,手裡並沒有絲毫的公權力。
投資修建學校好辦,硬體的部分,很容易透過投資解決。可是老師的部分屬於軟體部分,這就不是簡單透過錢能夠解決的了。
說來說去,很多人不願意到這種學校來教書,除了待遇的問題之外,陳康傑的體會是,這裡的艱苦環境,偏僻落後的生活,讓那些受過教育的年輕人在這裡呆不下來。
就比如街子這裡,別說沒錢,就算有錢也沒地方花。這裡沒有商場,沒有電影院,沒有郵局,沒有公交車,買不到報紙,沒有餐館,甚至於這裡都沒有手機訊號,有電視機的人家,也基本上看不到什麼電視節目。這裡沒有路燈,沒有馬路,天晴出門,路上滿是灰塵,下雨出門,泥濘不堪。周圍的人都是落後老土的農民至少不少人會這麼看待),連個可供交流的物件都沒有。男老師來了,不好找女朋友,女老師來了,不好找男朋友。
而這一切,統統要解決的話,除非當地的經濟能夠得到一個大發展,只有拉近這種鄉村與城市的距離之後,在待遇與城裡差不多的情況下,才會有老師願意來。而要做到這一點,何其之難。
“傑少,今天趕集,要不要出去逛逛?”週日中午,吃過午飯,熊自強問坐在窗前木凳子上想事情的陳康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