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觀眾們站在誰的一邊,也無論選手以什麼樣的姿態出現和上場,最終的勝敗,還是得靠實力來說話。
“陳文同學,這已經是最後一場比賽了,你既是一名選手,又是我們的學生會副主席,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樣的話想對大家說?”充當主持人的向觀奇將話筒遞給上臺來的陳康傑,他是希望陳康傑透過語言的號召,扭轉一下觀眾們的態度所向。
向觀奇也知道要扭轉不容易,學校裡面下賭注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並且他也拿出私房錢下注了,不過他沒有隨大流,而是站在了陳康傑一邊。他不指望透過下注能賺回多少錢,要是以賺錢為最大目的的話,他就不會站在陳康傑一邊了,選擇藤田招夫,回報就驚人得多。他那麼做,也就是表達自己的一個態度而已。
陳康傑苦笑了一下,伸手接過話筒:“謝謝,謝謝那些堅定支援我的同學,同時也謝謝那些暫時盼望我失利的同學,你們激發了我的熱情與鬥志。每個人的選擇都像我們在臺上的每一次出拳,一樣的重要。每一個站在臺上的選手每一次的出拳,自己都會在心裡認為這一圈能將對手給打倒,可事實會不會這樣呢?當然很難說,並且,自己還得承擔每一次出拳所帶來的後果。例如會不會露出破綻啊,會不會增大體力消耗和讓對手有機可乘啊這些。我們是工商大學,大多數的專業都和經營與投資有些關係,作為一筆投資,那也是一樣的,投資之前一切美好,可會不會如己所想,就未必了,反正,投資的後果是需要自己承擔的。謝謝,謝謝大家能來這裡。”
陳康傑的講話中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他甚至連輸贏這兩個字都沒有說出口。僅僅只是對大家的一種忠告而已,這是有點讓觀眾奇怪的。
這種忠告有用嗎?不會有用的。作為投資,選擇回報率最大的選項,是理所當然,無可厚非。作為格鬥比賽,出拳,那也是必須的,難道因為會露出破綻就抱著手乾等嗎?乾等也不能將對手給等下去啊,又不是玩的發呆比賽。
所以,一切該怎麼樣還是會繼續怎麼樣的。
當然,陳康傑的講話,也可以看做是他沉悶的抗議和隱隱的不滿。他是在以一種迂迴的口氣表達他?
4000
??那些國人的抱怨。他沒有因為受到冷落就士氣低下,反而,他說他被激發了熱情與鬥志。他也準備看那些為了自己的荷包一心想著他輸的人的笑話。
陳康傑講完,就輪到藤田招夫了,向觀奇也不能因為藤田招夫是日本人就厚此薄彼,有失公允。
藤田招夫拿著話筒,其情緒和心境與陳康傑就南轅北轍了,他是一副志得意滿的摸樣,似乎不這樣,不足以繼續打擊陳康傑一般。
“謝謝,謝謝大家,在來華之前,有人給我說,最近華人對我們不太友好,當時我半信半疑,現在,我完全不信了。你們的熱情與友善,讓我深深的感覺到,中華國的確是一個偉大的國家,這裡的國民擁有者博大的胸懷,能真正的相容幷蓄,海納百川。我心中十分感動,你們是最可愛的一群人,這個國家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國家,太了不起了。”藤田招夫似乎是做好了準備,他的講話,居然沒有因為語言的障礙而出現不順暢,相反,他說得很流利,而且還配合著表情與動作。
“今天我站在這裡,我的身份其實並不是日本人或者哪國人,站在這裡的人就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工商大學的學生,和你們一樣,大家都是友好的同學與校友。對於你們的熱情與友善,我不會讓你們失望,一定會拿出最好的狀態。你們給我信心,我就還你們一片希望。就像剛才主持人說,勝利不是我們這次比賽所要追求的初衷,但是,我還是會為了勝利而去拼搏,我堅定,勝利屬於我們,屬於大多數人。”最後,藤田招夫將拳頭舉起來喊起了口號。
藤田招夫的講話,將一部分同學心生的愧疚給磨平了。
藤田招夫是一個很會利用環境和機會的人,他一定意義上隱藏或者放棄了日本人的身份,而用一個“校友”來代替,這就將人們的心理障礙給剔除掉了。
既然大家都只是校友,那支援誰和不支援誰,又有什麼關係呢,都是一樣的嘛。更何況,裡面還牽扯著他們的巨大自身利益呢。
而最後,藤田招夫又喊出了勝利的口號,這就等於將虛弱下去的小火苗又給添油加柴的扇燃了,火勢變得更加旺盛。
“勝利,藤田必勝。”不知道是誰大喊了那麼一聲,接下來就帶來了連鎖反應,全場竟然高喊著一樣的口號。
在人們的加油打氣與歡呼中,藤田變得更加意氣風發,而陳康傑依舊臉色鐵青。
“你們兩位為什麼不穿戴護具,為什麼不戴手套?”向觀奇下去,裁判上來。
陳康傑不說話,說好了的,這個問題交給藤田招夫去申請和解釋。
“裁判老師,是這樣的,這是最後的一場比賽,我們希望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呈現,也是為了我們的發揮更加淋漓盡致,所以我們雙方約定,不穿戴護具,而且,中間也不休息,連續打滿九分鐘。我知道這樣有些不合規矩,但是還是請求老師能夠給予這樣一個機會,拜託了。”藤田招夫又變身回了一個典型的日本人,說完後深深的給了一個九十度的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