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網
“我喜歡他,想必很多人也都喜歡他這位民權領袖,美國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人,作為後輩,前來緬懷和悼念一下,實屬應該,他的出名與離去,都反映了美國的社會和文化的衝突,我即將拍攝的電影裡面,也會出現這位先生的身影”,陳康傑沒有用崇拜,而是用喜歡。
實際上,陳康傑的確喜歡馬丁.路德.金,他是一位勇敢而富有激情的人,又是堅信自己的理想與信念的人,即便他後來被人所暗殺,陳康傑覺得孤寂他也不會後悔,他為數千萬黑人取得了應有的權利,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是他該自豪的部分,他們兩人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相似性。
“在美國,他已經成為了精神的象徵,1986年1月,羅納德.里根總統簽署法令,規定每年一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一為美國的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以紀念這位偉人,並且定為法定假日,迄今為止美國只有三個以個人紀念日為法定假日的例子,分別為紀念發現美洲大陸的哥倫布的ubusday十月第二個星期一),紀念喬治?華盛頓的presidents'day二月第三個星期一),民眾對他很愛戴的”,也戴著墨鏡的鮑勃站在陳康傑的身旁說道。
“這就是美國文化吸引人的地方,包容,當然了,美國曆史短暫,透過這些,也是要塑造美國自己的獨特歷史”,陳康傑點評道。
就在陳康傑他們祭拜與說話的時候,有幾個中年美國人從草地上走過來,手裡拿著鮮花,應該也是來悼念這位黑人領袖的。
有人要來祭拜,陳康傑他們只能離開這處林蔭的安息之地,那些人看到陳康傑他們一行人,沒有人認出陳康傑來,都戴著黑色墨鏡呢。
“先生,瑪格麗特?米切爾也安葬在這個墓區,要不要也去看看。”,擔任嚮導的一個美國青年小夥子快步上前兩步問道。
“你說的是《飄》《goneiththeind》)的作者米切爾女士。”,陳康傑問道。
“是的,先生,她一生都住在亞特蘭大,1949年與她先生車禍去世之後,也是安葬在這奧克蘭公墓”,那青年禮貌的答道。
這位青年是鮑勃的手下,家鄉就是亞特蘭大人,他雖不肯定陳康傑的身份,可是自家老闆都那麼尊重,他當然得小心翼翼。
其實看到陳康傑的華人身份,又那麼年輕,雖然戴著墨鏡,他還是有點覺得陳康傑就是ong,只不過覺得歸覺得,老闆沒告訴他,他就不能亂說話,否則自己年薪25萬美元的高薪工作就會沒了,鮑勃是個對下屬很嚴格的人,他也不可能找那種不機靈的人來做嚮導。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真該去看看,這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雖然生活在20世紀,可是她描寫的故事是在南北戰爭時期,那時候也是黑人獲得解放的歷史關鍵時刻,這與馬丁.路德.金先生所處的歷史時期有些類似”。
兩位偉人的墓地相隔差不多500米那麼遠,步行一小會就能到,美國的墓園與國內的大不相同,說它是墓園,還不如說它是個公園,綠草如畫,樹木茂密,今天天氣又很好,散散步正合適,到達之後,陳康傑他們看到一對老夫妻正各自抱著一本《goneiththeind》在瑪格麗特?米切爾墓前小道旁的長椅上閱讀。
陳康傑沒想到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們這才是無功利主義的閱讀,或許,他們覺得離作者更近一些更容易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再或者,他們是想透過閱讀這部愛情鉅著來回味他們夫妻走過的人生。
陳康傑他們帶的鮮花已經在馬丁.路德.金的墓前用了,所以在這裡,一行人就只能站在米切爾女士的墓碑前三鞠躬,聊表心意。
“偉大的女士,我不知道您為何堅決不給您的小說一個有一個故事結尾,但是我想這裡面一定有您的道理,不管後來人怎麼去續接,都無法掩蓋您璀璨的光芒”,禮畢之後,陳康傑看著米切爾女士的墓碑說了一段話。
這部小說陳康傑重生之前是看過的,確實沒有結尾,他那麼說,所針對的是美國女作家亞歷山德拉?芮普利經過3年的辛勤筆耕,於1991年9月25日在40個國家同時出版發行她創作的《飄》的續集,,《郝思嘉》,亞歷山德拉?芮普利是一位治學嚴謹而又勤奮的作家,陳康傑並非是要針對她,而是他在讀了《郝思嘉》之後,覺得畢竟不是那麼原汁原味。
這就好比中華古典鉅著《三國演義》,不管後來人寫的《續三國演義》還是《反三國演義》,怎麼都不可能趕超得了羅貫中的原文。
“小夥子,你是日本人。”,身後傳來了一聲滄桑的問候。
陳康傑轉過身來,見到那兩位剛才還抱著書在看的老人手臂挎在長椅靠背上側著身望著他,毫無疑問,是這個老頭子在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