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並非無的放矢,天下動亂時期,各諸侯豪強割據地方,粉墨登場,但更多的還是一一隕落。
戰國時期,戰國七雄其實都有能力或者實力統一天下,但最終秦國一統天下,成功率只有七分之一。
秦末天下紛爭,諸多實力粉墨登場強如項羽最終都只能飲恨烏江,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伐董之後,十幾年後最終只剩三國鼎立,七分之一都不到的存活率。因為還有數路諸侯按兵不動。
隋末三十六股實力造反,最終只有李家登上帝王寶座,三十六分之一的成功率,無不說明造反機率之低,之殘酷。
唐朝自安史之亂到趙匡胤統一中原建立宋朝的兩百年間,無數諸侯隕落,元末十雄,劉福通,明玉珍,郭子興,吳元年,方國珍,彭瑩玉,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和徐壽輝。哪個不是一方豪強,最終也只有朱元璋成功登頂。
這還是在天下動亂之際,一方諸侯爭霸天下就如此之難,舊帝尚存,民心尚在,天下太平的時候,一方諸侯想要謀反爭奪天下,就更加難上加難。
張玉郎來自不同時空,深切的知道,在幾千年封建帝王史上,靠造反最終成功的諸侯只有燕王朱棣一家,其他諸侯都是身死族滅的下慘。
但朱棣是個特例,他是有帝位繼承資格的,畢竟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他親爹。嚴格來說,他更像是篡位,而非造反。
比起造反,篡權相對就要簡單許多,成功率也要更高。
自古以來,篡權的臣子就層出不窮,多如牛毛,秦時趙高,漢時呂后,清時慈禧。
基本上,每朝每代都有篡權者,大多數只篡權,少部分還要奪位。
靠篡權最終奪位的有王莽、曹丕、司馬家,南北朝宋武帝劉裕,隋朝的建立者楊堅,唐時武則天,後周太祖郭威,宋太祖趙匡胤等等。
篡權奪位比造反更容易,是因為這只是上層人之間的博弈,上層人打生打死,和中下層的臣子以及普通百姓都無關,對他們來說,只要不經歷戰亂,誰坐皇帝都一樣。
對於大成皇帝來說,最需要擔心的不是造反,而是被身邊人奪位。
不過好在他皇位來的光明正大,又沒有兄弟來競爭,且又是二十來歲,年富力強的年紀,不存在權臣隱患,倒是無需擔憂江山易主。
雖說大夏王朝已經碎片化,二十四路守節遍佈全國,皇命出不了長安府。但局勢還能接受。
張玉郎組織著言語,剔除掉一些不能說的歷史,試圖讓大成皇帝相信,收復了河西府,河間府絕不會有異動。
大成皇帝微微一笑,眼神睿智道:“朕早就看出,你是個萬中無一的人才,也不枉當初送你一枚玉牌,依你之見,河西府可平?”
中計了...張玉郎心神一震,皇帝太陰險了,故意拋磚引玉。
唉,我還是太年輕了。
大成皇帝伸手指了指他腰間玉牌,道:“這玉牌不單單是‘如朕親臨’,直入皇宮內院無阻。背面還有‘可免一死’的字樣,無論你犯了多大罪,都可以免去一死。”
還有這種作用?張玉郎一愣,拿到手裡一看,玉牌兩面的底部,俱刻著一條張牙舞爪的金龍,正面四個大字“如朕親臨”,背面果然有一排小字“可免一死”。
有了這四個字,玉牌價值連城呀...張玉郎笑道:“皇上,既然這樣,那微臣就要斗膽直言了,昨夜,長平已經是我的人,已經到執子之足,與之相好的地步。”
此言一出,空氣突然凝固,靜默。
“混賬!”大成皇帝悚然而起,指著他,怒罵道:“你怎敢如此妄為?要知道你有可能是她兄長!你難道就不怕朕一聲令下,將你格殺在此?”
大成皇帝有理由生氣,他帶長平公主來,是糖衣炮彈不假,但內心真實想法是用兄妹之情捆綁張玉郎,為皇家出力,而不是用男女之情。
就算妹妹長平心歸他屬,那也得確定張玉郎不是親兄長之後才行。
要知道兄妹之間屬於亂來...世人所不容!
但眼下身份還沒摸清,他可倒好,先把糖衣給扒下來吃了。
簡直豈有此理!
可能是兄妹,也有可能不是呀...張玉郎晃了晃玉牌:“皇上別生氣,免死玉牌在此。”
見他一副渾不在意神色,大成皇帝瞬間冷靜下來,想了想,覺得張玉郎有恃無恐,應該是還沒做出禽獸行為,他神態重新變的波瀾不驚,淡淡說道:
“你怕是不知道,玉牌只能免一死,剛才,朕覺得砍你十次都不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