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皇帝下旨,一是迎昭寧公主回宮,供賢太妃膝下,二是,尋著先太后失散在外的親人,為盡孝道,接入宮中,封玉貞道姑,賜華宮觀。
自端若華進宮那日後,朝前朝後的各種揣測就如潮水湧來,且不說華宮觀離承德殿很近,且殿前的人說,皇帝夜夜在承德殿召見玉貞道姑,有兩回竟是暢談至拂曉方回。
後宮的妃嬪們幾番揣測兩人關係,更是百般討好御前的紅人太監李承前,可李承前不但嘴捂的嚴實,連那根筋都始終繃著,回宮的這位是什麼人物,他可是一清二楚,往日倒算了,如今,他一派插手朝政的事,恐怕是瞞不過,光是那日端若華下轎時的一眼,就足夠讓他膽戰心驚了。
聖旨下來後,言玉貞道姑乃是先太后的親人,立刻封緘了那些惡意揣測,更聽聞玉貞道姑無論從身形、容貌都與已薨的太后極為相似,言辭頗少,身邊僅一個宮女服侍,除了偶爾去承德宮外,深居簡出,從不見客。
要是敢非議先太后的親人,那可是大不敬,流言止於此,再無人敢提。
況且承德殿是處理政事的地方,皇帝在此處與玉貞道姑相見,自有避嫌之意,後宮的妃嬪們幾番揣度後,只想玉貞道姑與先太后般,有經世之才,深得皇帝器重。
而百官則聽聞,皇帝讓李承前只在承德殿門外隨侍的事,更是欣喜,素來朝事不允閹黨插手,要知李承前可是服侍過兩朝帝王的人,在宮中的勢力不容小覷。
風波過去,日子一天天的流逝,皇帝雖依舊憂心國事,卻不如從前辛勞,彷彿心底有了倚仗,而隨後的幾件政事處理的叫人拍手稱讚,
如今壓在心頭的巨石落下,皇帝氣色漸好,那被疾病掏空的身體,也逐漸恢復起來。
朝兒是知道端若華身份的,只是她的皇祖母入宮後,心思愈發消沉,除了與皇帝處理國事外,其餘時候都獨坐觀內,怔然不語。
朝兒有時會去華宮觀,陪她下棋,跟她作學問,有時尋著宮裡有趣的玩意兒,想逗她開心,可顯而易見的是,皇祖母難以避免的,日漸消瘦的身形。
時日去半載餘了,朝兒對父皇的氣消了不少,倒是掛念起來,只是每託人去問了,皇帝卻有推脫,哼,朝兒也不想見父皇的,朝兒心下更氣,賭氣似的,索性兩不來往。
朝兒回宮後,皇帝便把她交給了賢太妃,看其為人溫和,膝下無子嗣,賢太妃常年吃齋唸佛,待朝兒倒是好的。
朝兒好動,耐不住在賢太妃宮裡的寂寞,聽聞御花園那頭的牡丹開的好,就忍不住想去看看,還沒走近,便聽的幾聲稚氣的童聲嬉鬧著,抬眼就看到三皇子周越,矮墩墩的身子,趴在池邊的欄杆上,扔著糕點給水裡的錦鯉,
“越兒,過來”,嬌媚的聲音響起,朝兒順勢看去,就見到貴妃薛凝容嬌笑妍開的喊著,而她身邊的皇帝周祺麟,身著明黃金龍錦袍,氣色好了許多,身形頎長而立,正垂首愛憐地看著胖乎乎跑來的周越。
“父皇、母妃..”,周越小跑過來,喘著氣,“瞧這滿頭汗的”,薛凝容蹲著給他擦汗,小臉粉嘟嘟的,皇帝把周越抱起來,在懷裡逗著,
朝兒看著看著,眼前就模糊起來,水霧霧的,她抬手抹了把眼睛,溼溼的,轉身跑掉了。
朝兒初次感到了惶恐,她並不是獨佔父皇的寵愛,二皇子、三皇子,還有後面會有的四、五、六...
這年的除夕夜,皇帝氣色漸好,身體硬朗些,辦家宴,各宮妃嬪,皇子公主,皆是列席,太妃們位列上座。皇帝周祺麟,心情上佳,席間笑聲不斷,朝兒坐在席下,偶爾偷眼朝龍座裡的人望去。
皇帝正值當年,膝下子嗣卻是寥寥,六年前,梅妃產下朝兒,成為皇帝的第一個孩子,隨後,太守蘇之年之女蘇欣入宮後,產下二皇子,名周仁,封皇后,皇帝提拔太守蘇之年連晉官階,封蘇暮寒為鎮國將軍。
次年,尚書孫女薛凝容為貴妃,育有三皇子周越。
一年後,鎮北將軍寧遠威有關係的寧氏封妃,膝下四皇子,不幸夭折,而禮部尚書石中玉之女石靈誕下五皇子。
自此後,皇帝臥病不起,少有留宿後宮,皇家子嗣寥寥無幾。
“除舊歲,迎新春,兒臣尋來這安神養性的神木香,望父皇新歲裡龍體康健,佑我大周子民”,二皇子比朝兒年幼半載,年少老成,恭敬有禮地說道,皇帝滿意地連連點頭,
三皇子亦捧著精緻的沉香盒子,胖嘟嘟的身子走到皇帝面前獻禮,磕巴地說著恭祝之詞,連小小的五皇子都手裡拽著夜明珠,放到了皇帝的手裡,給周祺麟抱起來,在臉頰親了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