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衛拉特 > 第二十四節 秦淮河入雲 未央宮登仙

第二十四節 秦淮河入雲 未央宮登仙 (第3/4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東京風華 始皇爹非要我一統江山 寄錦書 建安幻 枕佛 清穿之康熙皇帝小青梅 迫與楚王解戰袍 那邊的鬼你擋著開店了 假面之罪 偷偷 別和死對頭假戲真做[娛樂圈] 變成太監後暴君聽見了我的心聲 噠宰是啾也的喵 四魂之玉的英雄之旅 大佬們今天被壓了嗎? 夫郎是瞎眼美人,有小心機怎麼了 如煙如汀abo 對方辯友是我男朋友 帶炮灰夫郎做開國皇帝 強娶病態反派後

雖然被訓斥,但婉兮覺得心裡暖暖的。

商隊溯江北上,沿著運河到達山東臨清,然後轉旱陸,向西而行。過開封,經洛陽,入潼關,不久便到了西安,下榻在漢未央宮故址旁的客棧,與提前抵達西安的小樓彙合。

見面後兩人便商討怎麼獲得陝甘總督票引的事宜,有了票引,目前這批運送至衛拉特的貨物能省下幾千兩銀子,也能為以後販運商品鋪路,省下不少銀子。

小樓說陝甘總督這邊票引不好措手,清吟小班閆老闆也不肯幫忙,之前借他的名號一路招搖撞騙,已然惹得他大怒,自己這邊好不容易才擺平。

阿成說讓小樓想辦法約陝甘糧臺兆惠,自己來會會這個兆惠。

兆惠,全名為烏雅·兆惠,生於康熙四十六年1708年),字和甫,滿洲正黃旗人。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後烏雅氏族孫,都統佛標之子。乾隆九年1731年),兆惠以筆帖式的身份被授為軍機處章京,入值軍機處。在清國與衛拉特關系日益緊張之際,外調至陝甘糧臺,負責為巴裡坤地區清軍供應軍需物資。

糧臺設總理事一人。含8所,各所督辦包含:文案所、內銀錢所、外銀錢所、軍械所、火器所、偵探所、發審所、採編所。若發生戰事,則增設前敵糧臺、後敵糧臺及轉運局。

軍馬未動,糧草先行,陝甘糧臺是關系巴裡坤前線的緊要之處,總理事兆惠自然不是簡單人。

阿成需要提前好好做做功課。

客棧,阿成租的套間內,火燭通明。阿成與楚婉兮兩個人秉燭查閱資料,關於兆惠關於陝甘的資料。這些資料都是透過小樓,從地下黑市買來的。

這是一個一廳兩居的套房,阿成與楚婉兮各居一室。婉兮現在儼然成了他的機要秘書。

良久,阿成漸漸有了想法,便讓婉兮歇歇,招呼巴圖整點宵夜。巴圖端來兩碗熱氣騰騰的臊子面,他說這是關中地區的特色美食。

婉兮回房,拿出一套精緻的小碗筷,從海碗裡撈面吃。在一邊吃的熱火朝天的阿成看見,不禁莞爾。

第二天,阿成找小樓密議,事情終於有了頭緒。

乾隆十二年,在京城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京郊盧溝橋地區,出了一幫造反的亂民,領頭的叫王倫。亂民們以邪教白蓮教為組織,糾集在一起,裝神弄鬼,蠱惑人心;打家劫舍,意圖不軌,此事甚至引起了乾隆帝的注意。不久,這一幫亂民後來為官軍剿滅,附擁之民看白蓮教的法術盡數無效,便紛紛做了鳥獸散。

領頭的王倫被捕獲,據他交代,他是陝西富縣人,召集義民只為反清複明。

清廷對於反清複明之議最為敏感,此事傳揚開,必然株連甚廣,從陝西到京畿重地各官員全都脫不了幹系。而且乾隆帝頗為自負,常常自詡願為千古一帝,鑄造十全武功,在他治下的京城出了白蓮教亂民,還是專為反清複明的,必然會引起乾隆皇帝的震怒。龍顏大怒之下,不知會有多少人,多少官員受到牽連。因而刑部官員不管王倫怎麼叫囂是要反清複明,只把他一頓好打,打得他屎尿不禁,打得他跪地告饒,逼迫其簽供畫押後,往死牢裡一丟,再無人理會。

刑部上呈至禦案的附有王倫的口供的摺子上,是這麼說的,說王倫和一眾亂民,本在陝西富縣務農做工,只因去年家鄉遭了災,沒了活路,一眾人便糾集到一起,一路乞討到了京城,這才惹出了聚眾滋事的禍事。

乾隆帝雖然自負,但也不傻。

陝西遭了災,災民都跑到京城,跑到自己眼皮子底下了,自己才知道,那麼陝西的眾官員,沿途及京畿的眾官員,都是幹什麼吃的!再有,之前收到的陝西方面的奏摺上說,陝西今年明明是豐收年啊,就是陝北地區有一定程度的歉收,那也不至於鬧出饑荒來。還有,歷史來看,一般是河南饑荒,饑民往陝西跑,陝北饑荒,饑民往關中跑,關中饑荒,饑民往漢中、四川跑,少有陝北饑民往京城跑的。

諸多疑點,引得乾隆帝頗為不悅:自己這麼聖明的一個皇帝,學富五車、才高八鬥,讀過的書汗牛充棟,著過的詩浩如煙海,你們這幫刑部官員難道是欺負我沒文化不成!

加之他又聽說的關於白蓮教反清複明的一些傳言,於是乾隆帝痛批刑部官員“帶奸民解說,心術不可問,不宜複居刑訴,為世道人心害”,斥罵他們,明明沒有饑荒,在這裡瞎說,是何居心?為奸民解脫?還是詆毀皇帝無能?即便是有饑荒,也都渾然不知情,以致釀成民變。

於是乾隆令軍機大臣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侍郎胡中藻為欽差大臣,前往陝西,專職查辦王倫聚眾造反一案,乾隆叮囑他務必查清陝西是否有災民以及白蓮教詳情。

胡中藻,好熟悉的名字,阿成心中感慨道。

見到兆惠,是在一個未央宮故址旁的一個茶樓私密的包間裡。兆惠身著便服,頭帶寶石圓帽,身著藏青色馬褂,一副旗人貴族派頭,卻又有些讀書人的氣質。

見面,簡單寒暄後,阿成直抒來意:“大人是陝甘總督的重臣,也是巴裡坤前線倚仗的柱石。大人只要替在下辦得陝甘總督票引,我即有辦法替大人消災。”

兆惠看著眼前這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似乎不太相信這個年輕人,他問道:“我又有什麼災?”

阿成不緊不慢說道:“胡中藻胡中堂正在前往陝西的路上,皇上令他徹查王倫一案。若是王倫反清複明坐實,陝西地區官員怕是責任不輕;若是王倫確為災民,那麼身為糧臺的大人,怕是也脫不開幹系吧。”

兆惠冷笑道:“胡中堂前來,我自有應對的方法。何況今上乃聖明之主,斷乎不會為一打著反清複明的白蓮教草民,而過度苛責臣子的。”

阿成說道:“大人心知他是反清複明的反賊。清廷對於反清複明之敏感,想必大人比我這番邦人士更有體會,到時候皇上會如何抉擇,還請大人仔細思量。在下是覺得沒有必要為這一草民,賭上眾陝甘、京畿官員的仕途命運。”

兆惠聞言沉吟不語,又思量著汪子相的推薦信,於是說道:“賢弟有何良策?不妨說出來給愚兄一聽。”

阿成說道:“陝西富縣及陝北地區確實有歉收,但沒有發生旱災,胡中藻那邊就由他據實回奏即可。但王倫確實是災民,現在是災民,以後也是災民,而且是個略有瘋癲的災民。”

兆惠不解:“願聞其詳。”

阿成接著說:“陝北歉收,但官府徵糧照舊,因為大人這邊收到情報,說衛拉特可能有軍事動作,於是大人這邊未雨綢繆,先期屯有一批糧草,以備西邊巴裡坤戰備之需,所以對於陝北的不至於引發大規模饑荒的糧食歉收,未與及時賑濟。王倫這一批遊手好閑之人,藉口家中沒有餘糧,前往京畿重地,意圖假借災荒,騙得政府救濟,又偏信邪教,聚眾滋事而已。事情的全過程,皆因王倫等一批人異想天開。聖上愛民如子,眾臣工方才容忍他們到現在,只因他們聚眾滋事,方才予以剿捕。對於大人而言,則更是心繫軍國大事,為皇上分憂的肱股之臣。”

兆惠仔細聽著,說道:“賢弟的見解是好,但其中有兩個關鍵環節。其一,王倫的口供,要是他堂前翻供,又嚷嚷著反清複明如何;其二,要是衛拉特沒有軍事動作,我這不成了杞人憂天,且有致民眾於水火不顧之嫌了麼?”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經久 掌門只有煉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