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在大同城的大門口上,一萬明軍俘虜的首級如同埃及金字塔一樣高高矗立著,讓所有明人看了無不驚懼交加。
果不其然,倖存的兩萬明軍俘虜看到同僚如此悲慘的下場,下意識便認為察哈爾人是不可戰勝的魔鬼,終於臣服在察哈爾人的屠刀之下,以奴才自居。
林丹汗便順勢成立察哈爾部漢軍旗,以前大同總兵劉寵為漢軍旗旗主,擁兵兩萬人。
六月一日,林丹汗留下一萬兵馬駐守大同,集結察哈爾部九萬鐵騎,漢軍旗兩萬大軍,浩浩『蕩』『蕩』向著京城,進發!
出征儀式上,蔣雲凱滿是溝壑的臉上努力的擠出如菊花一般的笑容,諂媚的道“大汗天兵開拔前,小人預祝大汗此去馬到功成,活捉崇禎,重鑄黃金家族的昔日輝煌,成為中原新的主人!”
“哈哈哈哈!那本汗就承你貴言了!”林丹汗大笑不已,旋即衝著全體士卒喝道“所有人聽令,隨本汗打下北京,活捉崇禎。”
“打下北京,活捉崇禎!”十一萬大軍齊聲高喊,聲勢驚天。
“轟隆!”
十一萬大軍開赴北京城,軍威凜凜,浩浩『蕩』『蕩』。
從大同到北京,騎兵部隊十日之間便可抵達,最關鍵的是大同到北京幾乎全是一片坦途,極為適合騎兵作戰。
為何大明把重兵都放在九邊重鎮之上,那便是因為北京乃華北平原的核心,九邊重鎮一旦被草原異族突破,便是一條直達北京的坦途。
朱棣將大明首都從南京遷移到北京,從統治者的角度看來,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畢竟自從南宋以來,天下便呈現南富北窮的格局,倘若都城仍然在南京,那南北發展就更加不均衡了。
但是從國防角度來看,首都北遷卻是一個敗筆,一旦九邊重鎮被突破,那北京就首當其衝,成為戰場前線,所以才有天子守國門的說法。
……
當林丹汗率領十一萬大軍浩浩『蕩』『蕩』向著北京直撲而來的時候,率領七萬大軍增援大同的朱由檢,也在數日前收到了大同已經陷落的訊息。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大同僅僅堅守了一個白天,便一夜之間被察哈爾人攻破,更為關鍵的是,大同一破,從大同和京城之間便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朱由檢此時坐蠟了,為了此次親征,他不顧滿朝文武的反對,舉行了盛大的出征儀式,率領七萬大軍浩浩『蕩』『蕩』開赴大同。
可如今大同卻被察哈爾人攻破,十萬鐵騎很快就要殺向京城,朱由檢所率領的七萬大軍就夾雜在大同和京城之間,進退兩難。
若進,七萬大軍仍然向大同進發,當有兩大劣勢,其一大同已被攻破,七萬大軍成了一支孤軍;其二失去大同這座堅城保護,七萬大軍在平原地區與察哈爾騎兵作戰,失敗的可能將是無限大。
若退,朱由檢在滿朝文武反對下御駕親征,在沒有取勝的情況下便被察哈爾人趕回了京城,這讓朱由檢顏面何存?
而且更為可怕的是,朱由檢所率領的七萬大軍大部分都是步軍,一旦被察哈爾人趕了上來,那麼這場撤退很可能會轉變成一場大潰敗。
一旦朱由檢失陷敵手,那麼土木堡之變就將重演,更為巧合的是,福王世子居住在京城,不難想象朱由檢一旦失陷敵手,群臣百分百會擁護福王世子登基,堅守京城。
很明顯,大同失陷這一變故令得所有人都懵了,老辣如孫承宗,沉穩如範景文、李邦華等人,這會兒也都一臉的肅穆之『色』。
大同失陷的訊息太可怕了,一個不好,便是大明天子易主,山河變『色』的大事,而朱由檢自穿越以來一力推行的改革,不但將會戛然而止,還將受到保守勢力的反攻倒算。
“咳咳……”
孫承宗輕咳一聲,打破了帳中難堪的沉默,向著朱由檢行了一禮道“是進是退,還請陛下早作決斷,拿出應對之策,否則察哈爾大軍一旦追上來,七萬大軍將會陷入到一片莫大的危險當中。”
孫承宗開了頭,群臣隨即附和道“還望陛下早作決斷!”
“是進,還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