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衛營的胸甲騎兵建制,大抵照搬法國胸甲騎兵的編制,以大量軍官、士官充塞在騎兵隊伍中,是以在和蒙古騎兵的對沖中,勇衛營始終能保持嚴密的陣型和區域性人數上的優勢。
誠然,韃子騎兵人數更多,兵力七倍倍殺明軍,但是對面的明軍騎兵隊形非常的密集,幾乎是肩並肩衝上來的,而韃子一方的騎兵之間的間隔卻是非常的寬,而且前後脫節未能形成波浪式的衝擊,於是便導致韃子騎兵衝上去的時候,陷入了短時間內以寡敵眾的情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就好比擂臺上的比武對決,明軍一方有五人,韃子一方有三十五人,看似韃子是明軍的七倍,韃子佔據了人數上的巨大優勢。
可上場比武時,明軍是五人一起上,韃子卻只能上一人,被擊敗之後又再上一人,如此迴圈往復,即使明軍經歷了三十五輪的車戰,但他們始終是以五敵一,取勝當然不在話下。
蒙古人是活在馬背上的民族,個體騎兵戰力遠在明人之上,但是在人馬密集的騎兵集團交戰中,個體戰力根本就不值一提。
胸甲騎兵如同錢塘江大『潮』一般席捲而來,勢不可擋,擋者披靡。
自以為天下無敵的蒙古騎兵也開始膽寒了,後面陣中許多還未接觸胸甲騎兵的韃子開始心驚肉跳,連武器都握不穩。
不過蒙古騎兵作戰經驗還是非常豐富的,眼看前面的騎兵無法阻止胸甲騎兵的狂飆突進,後面的韃子開始張弓搭箭,向著前面不分敵我展開了遠端『射』擊。
但韃子卻不知道,胸甲騎兵乃重灌騎兵,韃子『射』出的弓箭擊打在司設監千錘百煉鍛造出來的胸甲上,就如同隔靴撓癢一般,根本無法對胸甲騎兵造成致命威脅。
反觀還在跟胸甲騎兵作殊死搏鬥的蒙古騎兵,卻不明不白地死在了袍澤的弓箭之下,倒讓胸甲騎兵省了幾分力氣。
“轟隆!”
衝過了前陣的韃子騎兵,胸甲騎兵終於一頭撞進了還在張弓搭箭,連兵器都來不及換的韃子後陣之中,一邊倒的屠殺又開始了。
可憐韃子騎兵連戰刀都來不及換上,瞬間就被胸甲騎兵直接砍翻在地。
更讓韃子絕望的是,一千胸甲騎兵席捲而過後,明軍的四千騎兵又隨即殺人韃子陣中。
雖然這四千騎兵非胸甲騎兵這樣的鐵甲雄師,但畢竟是以完完整整之師對陣韃子的殘兵敗將,自然可輕易將韃子碾壓而過。
曾經無敵天下四個世紀的蒙古騎兵終於崩潰了,眼看著胸甲騎兵殺奔而來,驕傲自負的蒙古騎兵,竟望風而逃!
林丹汗絕望的閉上了眼睛,察哈爾部完了,蒙古完了,他林丹汗,成為黃金家族的罪人,把蒙古帶到了滅絕邊緣。
胸甲騎兵的出現,更是讓林丹汗心灰意冷,騎兵向來是草原民族壓制漢家王朝的不二法寶,可如今明軍有了胸甲騎兵,草原人連騎兵優勢也喪失了,還何以壓制漢家王朝?!
林丹汗絕望灰心,而城頭上的朱由檢,則忍不住『露』出一絲笑容。
為了鍛造胸甲騎兵的胸甲,朱由檢也是付出了不菲的代價,如今在此關鍵戰役中,終於大派用場。
“太強了!”
“厲害啊!”
“有了胸甲騎兵,莫說是蒙古人了,恐怕建奴也不會是我大明的對手,收復遼東大有希望啊!”
朱由檢身旁,群臣此時都忘記了城頭上那惡劣的環境,人人『露』出歡容,對城牆對面的騎兵對決指指點點,評頭論足。
而孫承宗、範景文、李邦華等有識之士,更是透過此戰發現,胸甲騎兵的出現,可將與異族的騎兵優勢完全抹平,甚至調轉過來,重現漢武時期一漢當五胡的神話!
朱由檢這一次,不再刻意保持帝王的威嚴,臉上堆滿了笑意,環視四周,朗聲說道:“將士們打得漂亮!如今韃子已經望風而逃,只剩下一部分韃子仍在頑抗,傳令三軍將士,繼續奮勇作戰,徹底擊垮韃子,趕在天黑之前活捉林丹汗!”
說到這裡,朱由檢頓了一頓,不過還是咬了咬牙道:“傳力各部,今日所有參戰將士,一律雙餉,立功者翻倍記功,傷亡者雙倍撫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