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把時間線拉回到五月下旬,朱由檢剛剛收到林丹汗率領十萬蒙古鐵騎入寇大同訊息的時候,他便下旨從軍機處選取一人先前往大同,統領大同兵事。
對於此項任務,袁崇煥勢在必得,認為他才是統領大同兵事的不二人選,朝中大臣也多半是這般認為的,孫承宗更是極力推薦袁崇煥這個衣缽傳人。
但出乎意料的是,這項艱鉅的任務卻落在了一直不顯山不『露』水的軍機處參謀鹿善繼頭上。
朱由檢再一次乾綱獨斷,當所有人都在極力推薦袁崇煥的時候,他仍然對袁崇煥視若無睹,只推託說西山軍校還要袁崇煥主持大局,便點了鹿善繼來擔此重任。
鹿善繼赴任之前,朱由檢拉著他談了半個時辰,也不知道君臣二人談些什麼,只知道鹿善繼出宮之後,便從西山軍校挑選了二十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帶上了四十多匹駿馬,就快速的離開京城,向著七百多里外的大同城趕去了。
鹿善繼今年五十四歲了,雖然身體還算健康,但也沒想到會在如此高齡承擔重任。
不過鹿善繼對於大明的忠貞是無需置疑的,史書記載崇禎九年農曆七月,清兵攻定興。縣令病,邑紳請鹿善繼入城謀劃守禦。鹿善繼慷慨激昂的道“年來中原士大夫非望風而走,則髡髮以降,某實恥之”遂別鹿太公,未及與家人語,與諸紳赴難,與敵相持六日,城破死之。當是時,清兵以刃協降,善繼不可,兵怒斫公三刀,復『射』一矢而死,終年六十二歲。
鹿善繼六十二歲尚可為國戰死沙場,而今他才五十四歲,對於崇禎的格外重用,自然是滿腔熱血,恨不能肝腦塗地,來回報崇禎的這份信任。
是以,鹿善繼即使已經五十四歲高齡,仍然日夜兼程向著大同城趕去,精力甚至比他的學生還要充沛。
從京師到大同七百餘里,一人雙馬,疾馳了七個晝夜,每天用來休息的時間只有兩個時辰。
當鹿善繼覺得整個人都快支援不住的時候,他終於看到了蒼茫的西北大地上,一座巍峨的大城虎踞龍盤,那正是大明邊關重鎮之一的太同。
但是,當鹿善繼等人透過望遠鏡看到大同城頭上那曾經高高飄揚的日月龍旗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卻是代表蒙古的太陽旗時,一顆滾燙的心,頓時哇涼哇涼。
大同鎮,大明九邊軍鎮之一,轄八衛、七所、五百八十三堡,為京師之西北屏障,是防備北方草原異族入寇南下的重要關口之一,兵馬最盛之時曾駐軍十萬,擁有馬匹六萬,有大同士馬甲天下之說。
但是隨著明朝國勢的衰落,再加上軍頭們普遍虛報兵額吃空餉,實際上此時大同鎮的兵馬總額連五萬人都湊不齊,馬匹也僅僅只有五千匹。
是以當林丹汗率領蒙古十萬鐵騎向著大同奔而來時,大同鎮上至總兵劉寵下至平民百姓,全都慌了神,嚇得六神無主。
好在劉寵的幕僚還有幾分本事,深知以大同的兵力是不足以抵禦蒙古十萬鐵騎的,便建議劉寵第一時間向朝廷求援。
劉寵反應過來後從善如流,當即同意幕僚的建議,派遣信使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向京城求援。
向京城發出求援之後,那麼劉寵所要做的事情就很簡單了,他只要率領大同軍民守住大同鎮,支撐到朝廷大軍趕來救援,那便是大功一件。
但是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攻破的,大同邊鎮雖有大軍四萬多人,如果固守待援的話再怎麼也能支撐十天半個月。
但當大同軍民上下同心好不容易才擋住蒙古人的第一天攻勢後,大同鎮以豪紳蔣氏一族為首的七大家族,趁夜派出兩千家丁護衛襲擊城門。
大同城門守軍防外不防內,猝不及防之下,竟被家丁護衛奪下城門,並舉火把為號,放察哈爾人入城。
大同鎮只堅守了一日便告陷落,城中朝廷四萬大軍,戰死近萬人,其餘三萬邊軍和城內十萬百姓,盡數成為察哈爾人的俘虜。
此刻,大同城數里外的一片碧綠的草地上,被俘的一萬大明官兵被捆綁成兩串長長的縱隊,被一千察哈爾騎兵如同趕羊一般,從大同城內的戰俘營中趕到了這裡。
在數百米外的一座小山坡後面,鹿善繼和十八名軍校生緊緊地盯著前方的一萬俘虜。
他們發現大同易主之後,只派回兩名軍校生一人三馬趕回去向朝廷報信,其他人都決意留下來,探聽軍情。
“陸老師,這些察哈爾人打算幹什麼”軍校生李明達好奇的問道。
鹿善繼見多識廣,對於草原人的兇殘暴戾有很深的認識,看到前方的情況,一個不詳的猜測浮上心頭。
他面『色』鐵青,沉聲說道“若老夫猜測無誤,察哈爾人恐怕要殺俘。”
“殺俘”
“天啊這俘虜綿延千米,怕是有上萬人吧,豈能全部殺了”
“不可能的,殺俘有傷天和,察哈爾人應該不會這樣做的。”
西山軍校的軍校生大多還是十七八歲的少年郎,對於世間的殘酷還認識不夠,以至於他們一聽到鹿善繼說察哈爾人要把上萬俘虜殺了,一個個都發出不可置信的低呼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倒是一個出身邊軍,有過戰陣經驗的軍校生向鹿善繼問道“鹿老師,如果察哈爾人當真要殺俘,那我們該怎麼辦,是眼睜睜地看著俘虜被殺,還是冒險去救他們”
“鹿老師,我們去救救他們吧,他們太可憐了”
“是啊鹿老師,察哈爾騎兵只有一千,我們將上萬俘虜解救出來,說不定還能反戈一擊,將一千察哈爾騎兵消滅掉呢。”
“對對對,鹿老師,咱們上吧”
作為十七八歲的少年郎,心中還是存著正義和熱血的,此刻幾乎所有軍校生都向鹿善繼請求,去把那上萬俘虜解救出來。
鹿善繼何嘗又不想將那上萬同胞救回來,但他們只有十九個人,察哈爾騎兵卻有一千,怎麼去救那頭去救嗎不過是自尋死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