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李道政之死,錢謙益等百官的被逐出朝堂,讓他們很有兔死狐悲之感,為李道政、錢謙益等人打抱不平。
可反過來一想,錢謙益等一百多位官員的丟官去職,豈不是意味著大把的升遷機會麼!
上至內閣輔臣、吏部尚書,下至科道御史、六部郎中,空出來的職務一抓一大把,這等升遷機會可不是什麼時候都有的,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尤其是崇禎還定下基調,頂替錢謙益的人選將身兼內閣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兩職,這莫說是沒有入閣的各部尚書、侍郎了,即使是已經入閣的張瑞圖、郭允厚、李國普等輔臣,皆心動不已。
須知道,吏部尚書向來便是六部排名第一的尚書,吏部尚書往往被同僚稱之為吏部天官,其權勢僅比內閣首輔、次輔稍低,比普通的內閣輔臣還要大。
而且吏部尚書還將身兼東閣大學士一職,連入閣這個門檻都一邁而過,這簡直就是天子在為黃立極選拔內閣首輔的繼任者啊,試問誰能不動心?
於是,朝堂上立即沸騰了起來,滿朝文武包括內閣黃立極、施鳳來在內,紛紛向崇禎推薦自己所鐘意的人選,候選人包括六部的尚書、左右侍郎,一共有十位大臣得到了大臣們的提名。
而這十位候選人中,之前抱著投機之心對崇禎大肆吹捧的溫體仁,竟也位列其中,無疑使許多人大跌眼鏡。
雖然溫體仁有五十六歲,年紀已不算輕,但他長期在基層工作,在朝廷各個衙門『摸』爬滾打了近三十年,直到天啟四年才當上了禮部右侍郎之職。
在滿朝文武看來,溫體仁擔任高官的時間太短,資歷未免太過淺薄了些,而且在吏部考評中,溫體仁從來就沒有太好的評價,能力平平,即使成為東閣大學士和吏部尚書的候選人,想來也是陪跑的角『色』吧。
由於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的位置太過重要,朝堂上的紀律漸漸有所鬆動,原本攝於崇禎之威尚有些小心翼翼的朝臣們,竟紛紛爭執起來,你一言我一語,都想要自己選擇的利益代言人上位。
“臣認為房侍郎主持吏部工作頗有成效,應該順勢提拔房侍郎為吏部尚書!”
“荒唐!吏部從前尚書周應秋以下,皆為庸碌之輩,否則何以排名六部第一的吏部竟淪為小角『色』?房侍郎不足堪用也!”
“臣以為刑部蘇尚書剛正不阿、判案公允,在民間素有蘇青天美譽,乃吏部尚書不二人選!”
“放屁!大明以降只聞海青天之名,憑他蘇茂相也配叫青天?”
……
雖然之前太過安靜並不太好,但如今吵吵鬧鬧也著實讓崇禎鬧心。
“夠了!”
崇禎猛的一聲大喝,斥道“朝堂之上竟如市井『婦』孺一般吵個不休,爾等還有身為朝臣的自覺與體面嗎?朕是不是把朝堂騰出來給爾等吵個夠!”
。
喜歡回到大明當崇禎請大家收藏:()回到大明當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