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欲打造京商財團,也是受到了常凱申的啟發,雖然常凱申逐鹿天下失敗了,但龐大的浙商財團始終堅定地站在常凱申身後,成為常凱申最堅實的後盾。
在浙商財團的支援下,常凱申北伐功成,並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倘若不是小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也許天下早就給常凱申坐穩了。
朱由檢認為,京商財團一旦成功建立起來,再加上他的皇帝名分和手中軍隊,便是大義、武力、財力三相結合,碾壓東林黨根本不成問題。
言歸正傳,聽到皇帝這話,即使向來穩如老狗的黃立極,心中也不免變得滾燙起來,大名府屬京畿要地之一,府中富豪無數,倘若他老黃家能壟斷大名府的玻璃專賣權,老黃家肯定能賺得盤滿缽滿。
玻璃產業暴利莫說是黃立極心癢難耐,就連深明大義的郭允厚也不免動心起來。
郭允厚雖然清明,但並非不謀私利的聖人,如果能取得玻璃在家鄉兗州府的專賣權,這對於他老郭家來說同樣是一次巨大的飛躍。
看到兩人的表情,朱由檢不由心中大樂,暗道馬雲果然說得對,只要給夠利益,屬下自然會對老闆忠貞不二。
朱由檢身為君主,他當然可以以君主權威強迫黃立極服從自己,但如此一來,黃立極做事必心不甘情不願,改革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唯有以利益為紐帶,將黃立極整個家族牢牢綁在改革戰車上,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黃立極才會心甘情願,全力以赴為他辦事。
響鼓需用重錘,朱由檢接著說道:“另外,朕成立了一個琉璃廠,專司玻璃燒製業務,倘若黃首輔、郭尚書有興趣的話,也可入股琉璃廠,成為琉璃廠的主人之一。
屆時咱們可以把玻璃賣到蘇州、杭州、揚州等江南繁華之地;開海之後,還可以透過海運,賣到朝鮮、日本、南洋、天竺等地,甚至反其道而行,賣到西洋去。”
黃立極當真心動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皇帝邀請他入股琉璃廠,從琉璃暴利中分一杯羹,這才是細水長流,可令黃家綿延輝煌數百年的上好買賣啊!
朱由檢道:“其實北方人口一點都不比南方來得少,就拿順天府來說吧,光是京城一地人口就超過上百萬人,普天之下,也就南京、蘇州可以跟京城相提並論。
況且京城還是首善之地,達官貴人無數,天下人才薈萃,這麼多人口的吃穿用度,無疑是一個極為巨大的市場。
只要朝廷善加引導,培養出一些商賈鉅富,再加強下人文教育,多開設大學、中學、小學高中低等學校,焉知京商會不如所謂的徽商、蘇商、浙商?
待京商可和徽商、蘇商、浙商分庭抗禮,朝廷推行擴海貿、增商稅的決策便有了廣泛的民意基礎,中央面對東林黨就再也不是孤軍奮戰了。
如此,黃首輔還擔憂東林黨的反噬麼?”
黃立極聞言陷入了沉默,顯然皇帝決議擴海貿、增商稅的決策並非是一拍腦子就想出來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做出來的決定。
倘若皇帝以玻璃產業為利益紐帶,把北直隸甚至是整個北方士紳階級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再加上皇帝和內閣合流,那麼改革取得的成功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朱由檢又道:“朕也知道擴海貿、增商稅這兩大政策將面臨極大的阻力,所以朕打算這兩大政策分開時間來一一實施。
首先是擴海貿,下個月,盤踞在東番島北港的鄭芝龍將率領十八芝首領入京受撫,倘若一切順利,為禍東南沿海多年的十八芝將盡歸朝廷水師,海寇之患將化為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