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軍機會議最終達成了三項決議,一是確立了對後金以守為主的戰略,放棄了短期內收復遼東這項不切實際的計劃。
今後的寧遠防線,堡壘最多隻修到錦州一線,不再向東擴張,孫承宗欲以堡壘戰術收復遼東的算盤,可謂是半途而廢了。
在座君臣已經預料到,當遼餉從每年五百萬兩削減至四百萬兩,遼西將門集團必定煽動兵『亂』,即將督遼的兵部尚書王在晉,已經感覺到萬鈞重壓在肩上。
二是把新軍和軍校提高到關係大明生死存亡的地步,在座官員們都自動成為西山軍校的教員,現在就開始展開軍校的籌備工作。
西山軍校的組織架構是朱由檢抄襲自黃埔軍校的,朱由檢將親自擔任西山軍校校長,副校長為孫承宗,司業為袁崇煥,教授為鹿善繼、茅元儀等。
為了籌備新軍和軍校,朱由檢將從內帑中掏出一百萬兩交由孫承宗,其中四十萬兩將用於西山軍校,六十萬兩則用來組建新軍。
而這,僅僅只是新軍和軍校未來一年的糧餉而已,想要新軍形成戰鬥力,西山軍校成為黃埔軍校,朱由檢還要花費更大的代價。
三是對軍機處群臣的工作安排,首先是軍機大臣孫承宗,負責輔佐皇帝軍機大事,主持軍機處全面工作,並主要負責新軍和西山軍校的籌建。
軍機中丞、兵部尚書王在晉的頭銜上又多了個薊遼總督的職務,會議結束之後,王在晉將帶著朱由檢賜予的尚方寶劍前往遼東上任,總督遼東、薊州二鎮。
袁崇煥、鹿善繼、茅元儀不僅要輔佐孫承宗籌建新軍和軍校,還要負責組建軍機處參謀司,培養參謀人才,這也是為日後朱由檢組建總參謀部打基礎。
範景文、李邦華兩位東林黨骨幹則被分配到四衛營,督四衛營。
所謂四衛營,便是皇帝二十六衛親軍中的精銳,分別為騰驤左衛,騰驤右衛,武驤左衛,武驤右衛。
在二十六衛中,其他衛營都是守衛皇城,俱為步兵;而四衛則是隨駕護衛,屬於皇帝的親衛部隊,基本皇帝走到哪裡,四衛則跟到哪裡,且四衛還是最精良的騎兵,這也是四衛歸屬御馬監掌管的原因。
按照衛所編制,一衛兵馬應有5600人,但如今衛所制度已經徹底敗壞,一個衛所能有一千兵馬都算不錯了。
而四衛營多年沒有徵戰,戰力早已荒廢,全部兵馬加起來也不過五千而已,御馬監的軍馬,也僅有三千之數,五千兵卒中,能騎高頭大馬的騎兵不足一千。
在朱由檢的估算中,大概還有兩年他就要領兵親征大戰後金,可作為皇帝親衛的四衛營如此不堪,朱由檢肯定是不滿意的。
於是他便將四衛營交給範景文、李邦華去折騰,範景文督騰驤左右二衛,李邦華督武驤左右二衛。
朱由檢命範景文、李邦華督四衛營,也有為將來改革京營打前站的打算,只是京營牽扯極大,在新軍和四衛營還未形成戰鬥力前,朱由檢不打算輕動,以免觸動利益階層,狗急跳牆煽動京營叛『亂』。
須知道京營一旦叛變,朱由檢僅憑錦衣衛和四衛營,很難有百分百的把握平定叛『亂』,屆時一旦被京營打進皇宮,生死存亡也只在一線之間了。
朱由檢毫無疑問,是個貪生怕死之人,在沒有絕對把握之前,他不會對京營大動干戈的,欲動京營,新軍和四衛營必須擁有鎮壓京營的戰力才行。
徐光啟、孫元華則組建軍機處兵備司,負責為新軍研製大炮、火槍。
朱由檢開金手指特招來的楊嗣昌、孫傳庭、盧象升三人也沒閒著,朱由檢知道進入崇禎年後,陝西便會爆發連年乾旱,成為農民起義的中心地帶。
為此,朱由檢特命楊嗣昌、孫傳庭、盧象升三人在西山軍校學習三個月後,便奔赴陝西,要求三人各以西安府、臨洮府、延安府為中心,在三地展開招兵工作,招募秦兵組建新軍。
秦兵向來英勇善戰,為歷朝歷代兵源最好之地,歷史上孫傳庭率領的秦軍,便和關寧鐵騎、天雄軍齊名,號為明末三大軍。
朱由檢命楊、孫、盧三人到陝西招募兵丁,一可削減流民數量,二可編練精兵,可謂是一舉兩得。
軍機會議散會之後,朱由檢還特地將楊、孫、盧三人留了下來,面授機宜。
朱由檢此舉也是向漢武帝學習的,漢武帝劉徹發現衛青的外甥霍去病有帶兵天賦,便將霍去病接到自己身邊培養,霍去病的作戰思想由漢武帝親自傳授,漢武帝簡直把霍去病看成了自己的影子,對其恩寵無限。
結果霍去病也未讓漢武帝失望,幾次出征匈奴,便成就了封狼居胥的千古功業,成為歷代漢家將軍爭相效仿的物件。
說實話,楊、孫、盧的軍事天賦是遠遠不如霍去病的,但霍去病的天賦才情可遇不可求,千年以降亦唯此一人罷了。
朱由檢只希望透過後天的培養,他們能有一人達到戚繼光的水平就足矣。
三人首先拜謝朱由檢的皇恩浩『蕩』,將他們從六部冷板凳調入軍機處授予重任。
朱由檢道:“朕簡拔爾等進入軍機處,皆因從爾等身上看到了知兵天賦,楊卿家學淵源,孫卿多有謀略,盧卿天生神力,此皆為名將之資也,倘若著重培養,爾等未必不如戚少保矣。
且頗為難得的是,爾等皆為進士出身,倘若能立得軍功,朕以為大可不必循入閣舊制,非要在翰林院枯坐二三十年冷板凳方可入閣。
朕所期望的閣臣,是漢唐時‘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國’的宰輔之臣,而非那些只曉得抱著四書五經治國的腐儒。”
楊嗣昌、孫傳庭、盧象升三人至此方知,原來天子竟對他們寄予何等隆重厚望,這是將他們當作未來閣臣培養啊!
須知道,三人都不是一甲進士及第,唯有盧象升一人是二榜進士出身,楊嗣昌和孫傳庭都是三榜同進士,按理說應該沒有入閣希望的。
可如今朱由檢卻許以他們入閣機緣,這叫他們如何不對朱由檢感恩戴德,恨不能以死相報。
三人原本想跪下對朱由檢三叩九拜,但想到朱由檢剛剛廢除了軍中跪禮,只好拱手彎腰拜道:“陛下之恩比天高,比海深,臣等唯有披肝瀝膽,死而後已。”
喜歡回到大明當崇禎請大家收藏:()回到大明當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