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大明當崇禎 > 第七十三章 尾大不掉

第七十三章 尾大不掉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血染軍魂 從影視劇裡當配角開始戰鬥 星際魔女逆襲 三國雷神 我真不是亮劍楚雲飛 鰥夫十六年 大唐風后 盛唐之刺遍江湖 異星蠻人傳 大宋第一提刑官 烈陽皇朝 一起扛過槍 羅馬奴隸主 回到大明當崇禎 亂世逐流 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抗戰烽火之護國系統 建安賦 帶著診所去穿越 模擬人生,從朱厚照開始

大明軍隊之所以淪落成今天這副樣子,和朱元璋定下的戶籍制度不無關係,建立明朝後,朱元璋便以“辯貴賤、正名分”為宗旨,按照職業分為:宗室戶、官紳戶、民戶、軍戶、匠戶、灶戶、商戶、儒戶、驛戶等。

尤其是民籍和軍籍有嚴格的區分,軍籍又稱為軍戶。全戶,均由五軍都督府直接管轄,而不受地方行政長官的約束。

軍戶身份是世襲的,子子孫孫都要當兵,不允許從事商業、手工業,甚至連科舉考試也不允許參加。

明朝軍戶需要自己種地,所以高階軍官常常兼併奴役低階兵丁的屯田,以貪汙缺額月糧,兵為將有、軍隊私有、吃空餉、喝兵血等不良惡習便由此而來。

大明的軍戶制度,令得大明各地軍隊形成了一個個軍頭集團,軍頭們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紛紛招募私兵作為自己的家丁。

家丁相比於普通兵丁,從待遇和訓練上均遠勝之,戰鬥力自然比普通軍隊強大許多,因此成為了明朝中後期軍事的中堅力量,對鞏固邊防起著重要作用,如在抗倭援朝戰爭、打擊東南沿海倭寇中,家丁功不可破。

但家丁歸根結底是高階將領的私人武裝,是受將領而非朝廷控制,大多數將領均利用家丁囤積力量,為己私用,成為地方割據勢力,如今的遼西將門集團就是典型代表。

為什麼孫承宗和袁崇煥的堡壘戰術能在遼西大行其道,而王在晉提出棄守遼西固守山海關的正確戰略卻被棄之不用?

皆因堡壘戰術每年都將消耗五百萬糧餉,這麼大的糧餉支出,自然方便朝廷高官、遼西軍頭們上下其手,大發其財。

事實上就連孫承宗自己也隱約感覺到,這套看上去很好很強大的堡壘戰術,已經變成了禍國殃民的敗筆。

只是木已成舟,遼西軍現已成為抵抗後金的最重要一道防線,牽一髮而動全身,沒人敢改變這種現狀,以免遼西軍鬧兵變,甚至不排除他們故意放後金軍入關的可能。

朱由檢道:“孫閣老的顧慮很有道理,但是堡壘戰術耗費巨大,朝廷財政實在難以為繼,削減遼鎮軍餉勢在必行。

而且朕要說明的是,朕不會強人所難,要求遼西軍五年之內就收復遼東,鑑於敵強我弱的態勢,朕以為如今大明並沒有收復遼東的實力,在五年之內,我大明對後金採取的戰略都將以防守為主。”

聽到朱由檢這番話,群臣都不由長出了口氣,連袁崇煥也不例外。

須知道,袁崇煥本想重演天啟二年故事,大吹牛『逼』,揚言五年平遼,以此來獲取朱由檢的重用。

但如今看來,朱由檢分明是個聰明絕頂的君主,如果他繼續用五年平遼的大話來忽悠朱由檢,非但不能得到重用,反而會被對方打上一個“輕浮”的標籤,官場前程轉為黯淡。

這時,兵部尚書、軍機中丞王在晉站立起來,道:“陛下,如今大明和後金敵強我弱的態勢一時間難以改變,臣建議陛下放棄遼西走廊,固守長城防線。”

孫承宗立即反對:“荒唐!臣反對棄守遼西的提議,理由有三:第一,收復失地有大義名分,如若朝廷棄守遼西,遼地漢民必大失所望,以為朝廷徹底放棄遼東;

第二,防線推得越遠,京畿重地就越安全,棄守遼西,山海關就成了抵禦後金的第一線,一旦山海關被後金突破,則河北危矣!京師危矣!大明危矣!

第三,遼西走廊是收復遼東的橋頭堡,一旦棄守遼西走廊,則收復遼東徹底無望,後金將毫無後顧之憂,可以全力攻打東江鎮,徹底佔據整個遼東。”

可以說,於遼西走廊建立的寧遠防線,是孫承宗一生之中最大的功績,也是他一生之心血所在,放棄了遼西走廊,無異於否定他的一生,是孫承宗萬萬不能接受的。

王在晉反駁道:“放棄遼西走廊並不意味著全盤放棄遼東,而是基於現實的暫時『性』戰略後撤,就如同打拳一樣,只有先把拳頭收回來,打出去的力量才更強。

而且放棄遼西走廊之後,朝廷財政就可以每年節省出幾百萬兩軍餉來,只要我大明牢記這個恥辱,知恥而後勇,練出可以在野戰中戰勝後金的精兵,焉知未來不能收復遼東,平滅後金?”

孫承宗針鋒相對:“放棄了遼西走廊,於遼地漢人而言,不啻於放棄了他們的家鄉故土,對於遼地漢人的心理打擊是無法想象的。

且遼西軍多由遼地漢人組成,放棄了遼西走廊,他們還會全心全意固守山海關嗎?

我看不然,一旦放棄了遼西走廊,知恥而後勇不見得,反而雪崩式崩盤倒有很大的可能。”

孫承宗和王在晉唇槍舌劍,把放棄遼西走廊的益處和弊端讓朱由檢及群臣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對於王在晉棄守遼西走廊的戰略,朱由檢也有自己的一點判斷:首先,以事後諸葛亮來看,王在晉的策略是正確的,沒了遼西走廊的巨大負擔,明朝財政危機將得到大幅度緩解,日後北方天災和有可能的民『亂』都能得到解決。

但是,王在晉的策略是不合時宜的,畢竟誰也沒料到今後的十幾年,大明都會處於連綿的天災之中,北方民『亂』席捲天下。

如今的大明局勢沒有那麼糟,也沒有人會想到未來會那麼糟,棄守遼西走廊雖然可以緩解朝廷財政壓力,可卻是擊穿了君臣及大明百姓的心理防線,畢竟大明退守山海關,曾遠在天邊的後金便近在咫尺了,會使得大明人人自危。

況且遼西走廊中,手中掌握遼西十幾萬兵丁和數十萬屯民的遼西將門已經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朝廷一旦放棄遼西走廊,焉知他們不會徹底投向後金,如歷史那般成為埋葬大明的急先鋒。

思來想去,朱由檢總結道:“現時放棄遼西走廊是不可取的,遼西走廊不僅是抵禦後金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日後我朝收復遼東的橋頭堡,放棄遼西走廊的說法就不要再提了,以免動搖人心。

現如今我軍的戰略應是固守遼西走廊、山海關,豎壁清野,不給後金任何南下的機會,而諸位則全力編練新軍,為日後戰勝後金打下堅固之基。”

“臣,遵旨!”群臣應道。

喜歡回到大明當崇禎請大家收藏:()回到大明當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