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的改革方案,確實深深震撼了徐光啟,他當真難以想象,一個生長於深宮『婦』人之手的少年天子,居然能拿出如此具有可行『性』的改革方案出來。
這是不世出的英主啊!
那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自己只需要牢牢跟在這位不世之主的身後,輔佐他完成這項千古不朽的功業,就能輕而易舉地與歷史上的諸葛亮、房謀杜斷、王安石、張居正等千古名相併列,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徐光啟也是讀聖賢書出身計程車人,儒家修齊治平的理想早已烙印在血脈中,輔佐君主完成不世功業,正是所有儒家士人汲汲以求的終身夢想。
不過他還是嘆了口氣,道:“恨只恨與陛下相逢太晚,如今臣已垂垂老矣,輔佐陛下不了多長時日。”
朱由檢卻勉勵道:“老師此言差矣,姜尚年到八十仍然懷才不遇,可一旦與周文王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完成了滅商保周的千古奇功。
如今老師年僅六十六歲,比姜尚還年輕十四歲,還有大把時間輔佐朕完成這不世功業,待數百年後,又可知老師之名不能與姜尚並列耶?”
徐光啟激動得臉『色』通紅,天子竟然拿公認為諸子百家宗師的姜尚來激勵他,這叫他如何還把持得住。
他離開座位,大禮參拜道:“既然陛下有立下千古功業之雄心壯志,臣徐光啟敢不為君前驅?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助陛下立此奇功!”
“好好好!”朱由檢扶起徐光啟,大笑道:“你我君臣一起努力,必不讓古人之專美,哈哈哈!”
接下來,朱由檢一邊回憶著現代大學制度,一邊斟酌字句向徐光啟複述,興致勃勃的朱由檢還向徐光啟兜售起理工學院和義務教育的概念。
朱由檢道:“朕變更北京國子監為燕京大學,僅僅是教育改革走出的一小步,說到底,燕京大學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朝廷培養後備官員。
但四民有士農工商,我大明需要的並不僅僅是官員人才,還需要工業、農業、商業乃至各行各業的人才。
待燕京大學的改革初見成效後,朕還打算建立一所能跟燕京大學相媲美的理工大學,為建設大明培養各方面的人才。
此外,除了高等學院之外,朕還打算在京城興建三十所中小學校,為以後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輸送生源。”
朱由檢對教育改革的所思所想叫徐光啟歎為觀止,大為欽佩,但他也擔憂朱由檢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著蛋,勸說道:“陛下對教育的一片熱忱著實令朕感動,但教育向來都是禮部衙門的傳統勢力範圍,臣擔憂陛下改革太烈,會引來吏部官員的強烈反對。”
朱由檢冷哼道:“朕的理工學院、中小學校全部費用,均由朕的內帑一手包辦,根本不用在意朝廷大臣們的意見。”
因為內帑有七百萬兩銀子打底,朱由檢行事越發大膽了起來,對朝臣們的反對意見也越發輕視。
無他,有錢任『性』爾!
況且朱由檢在現代混跡幾十年,深知教育行業是一個暴利行業,只要理工學院和中小學校卓有成效,即使投資再大,未來也會幾倍幾十倍賺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