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點打援是個風險較小的戰術,也即圍住一個城鎮,卻不是真正為了把它打下,而是為了吃掉敵人的援軍。在兵力充足的情況下,這個戰術很是有利。為免對手心存顧慮不敢來援,寧姽嫿特意將中軍一分為二,十五萬圍點打援,卻只號稱五萬;自己帶領其餘五萬繼續前進,卻號稱十五萬。
與此同時,左右兩翼也根據情況開始了戰鬥。根據寧姽嫿的叮嚀,左軍捉著一個小城鎮攻城,右軍由蘇陌帶領分作數個小隊迂迴前進。
但她沒想到的是,樓宿雖慣於算計人心,卻完全猜不透她這個穿越者的心思。之前為了爭權奪利,他與“晉王餘孽”那一幫老臣鬧掰了,之後又失去了北豿的援助。如今,軍隊找不到將領指揮,他又完全不通兵法,手下兵力又有限。除了偷襲,他竟完全不敢做別的舉動。
換而言之——小晉王姬孟樓並謀士樓宿如今看似神秘、底牌充足,實則已傾家蕩産、毫無退路。
☆、四個桃子
這是寧姽嫿數日後發現的。與此同時,她立刻意識到——北豿放棄小晉王,並非權宜之計,而是小晉王,真的太弱了。
弱到北豿實在看不下去,索性冒險轉投魏國。但北豿,終究是異族。
這是將在這個世界歷史長河中留下集齊光輝一筆、終其一生無一敗績的“玄女將軍”寧姽嫿,犯下的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失誤。
失誤並非戰術,而是戰略。
寧姽嫿終究是錯估了北豿。或者說,她低估了赫連玄都。
樓宿聰明瞭一輩子,在軍事上的無知卻令他滿盤皆輸。用權術擊敗老晉王留下的將領後,他過於自信自己的實力,直接選擇向寧靖河出手。這次行動,在除掉了寧靖河的同時,給晉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如果沒有寧姽嫿,或許大魏確實一時半會兒奈何不了他,他也會有喘息休養的機會。然而,北豿的倒戈令他措手不及,隨後幾次行動的失利更是令他威望大減。
姬孟樓一向對樓宿言聽計從,但樓宿知道,那幾個被他壓下去的將領,已經在籌謀反擊了。
平城被圍的訊息,就是這時,飛抵他的書案之上。
他匆匆翻閱,不由發出了一聲冷笑。
平城有十五萬兵力,而且城牆極其牢靠,足以抵擋三十萬大軍。女人果然是女人,居然妄想用五萬軍隊攻下平城?
他等著她在平城城外耗光兵力。
他所不知道的是,寧姽嫿離開平城時,擔心樓宿不派援兵,又暗中加了兩萬兵力,將圍點打援改做攻城打援——七萬軍隊攻打平城,十萬伺機攻打援軍。至於攻城,她採取了“一點兩面”戰術:將平城包圍兩面,其餘兩面敞開,絕大部分兵力攻打一個點,其餘部分攻勢平緩。
平城守軍完全可以從敞開的兩個面逃走,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前方不遠就是等待攻打援兵的十萬大軍。魏軍在全力攻打的“點”上放了三四萬兵力,只要這一支攻進城中,就足以破城。
十七萬大軍攻城打援,寧姽嫿帶著剩下的三萬,又找了座小城,劈頭蓋臉開始攻擊。這座城名氣大,但戰略位置並不重要。寧姽嫿號稱十五萬的軍隊攻打了沒多久,對方便掛出了白旗。
天色已晚,大軍在城外安寨休息。寧姽嫿接過加急送來的戰報,眼睛一亮。
平城守將支撐不住,命人前往晉城請求增援。藏在暗處的十萬大軍將那個送信的騎兵放了過去,只等援兵到來。
寧姽嫿心念一轉,立刻下令:連夜攻下平城,一個蒼蠅都不許放出來!
於是,第二日,姍姍來遲的援兵剛剛到達平城城外,還沒反應過來,背後休息了一天、如狼似虎的十萬大軍就包抄了過來。同時,城外安營紮寨的七萬大軍閑著無聊,就過來幫了個忙。不出一個時辰,五萬援軍灰飛煙滅。
收到捷報,寧姽嫿有點懵。
……這就結了?
捷報最後顯示,開戰至今,中軍傷亡加起來不到一萬。寧姽嫿尚在驚訝,左右兩翼的捷報紛至沓來。
看著手中喜氣洋洋的文字,寧姽嫿莫名覺得有些挫敗。
還以為能打得膠著些,沒想到居然這麼輕易。
或許是因為她所用的戰術都是近現代的,晉軍沒有相應的應對舉措?
中軍這兩日消滅了七萬敵軍,左軍兩萬,右軍一萬三千。加起來已是個極其可怖的數字。經過清點,傷亡總共三萬。
寧姽嫿判斷,樓宿已經沒有多少可用的軍隊了。而魏軍連連大捷,士氣正旺。
盛極必衰。
寧姽嫿看過的戰爭史裡,不知多少軍隊就是在連番大勝後得意忘形,輕敵失利,最後痛失荊州乃至功虧一簣。
寧姽嫿當即去信,命令左右兩軍的蘇陌、遊子吟小心反撲。這兩人都是極其細心的,經她提醒,想必一定會注意。
接下來,寧姽嫿一路風卷殘雲,左、右、中軍交彙。寧姽嫿手中的長刀直指晉城。
樓宿沒想到,局勢會忽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