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東晉的強人桓溫懷著自己的目的北伐,南北對峙的局面持續不變,但很多東西,都在慢慢的跟舊時代告別。
在桓溫北伐如火如荼之際,鮮卑慕容燕國的皇帝慕容俊駕崩,幾乎是同一時刻,鄴城的慕輿根所部爆發叛亂。
中軍主力,在丞相慕容恪的率領下,在滎陽,跟東晉北伐大軍對峙。
而燕國北方的重鎮龍城,也被鮮卑拓跋氏攻佔。
外有敵國外患,內有小人作亂,整個國家處於一片風雨飄搖之中。
值此危難之際,吳王慕容垂按照已經駕崩的慕容俊的遺詔,率燕國中軍鐵騎迅速北上平叛,只花了一天時間,就擊潰了慕輿根叛軍的主力。
鄴城守將慕輿長卿不戰而降,叛亂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被評定。
只不過,這次內亂下手比較狠,始作俑者,除了慕輿長卿一脈,竟無人倖免。
人們在還沒弄明白髮生了什麼事的時候,遊戲已經結束。
隨後,慕輿長卿“大義滅親”的除掉叛軍將領的家眷,將其人頭吊在鄴城的城牆上,一時間人心惶惶,鄴城裡無論是參加叛亂的普通軍卒也好,還是根本沒參加過叛亂大臣也好,全都是人人自危,生怕慕輿長卿公報私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幾天後,新君慕容偉扶著慕容俊的棺木北上鄴城,並在鄴城郊外安葬了自己的父親,一代梟雄慕容俊,正式壽終正寢。
在吳王慕容垂和司空陽騖的建議下,慕容偉做了以下幾件事情,來應對當前險惡的局勢。
第一件事,就是向東晉服軟,向桓溫賣個好,慕容偉修書一封,送往建康臺城。
他表示自己打算向東晉北伐大軍交還被俘虜的王珣等人,並承諾,短期內,鮮卑慕容的大軍就會退出重鎮滎陽反正也守不住)。
以輔政大臣李績為正使,出使建康,以示友好,並恢復兩國因為戰亂而中斷的貿易。私下的貿易一直都未禁絕,這麼做只是把檯面下的東西拿到檯面上而已。)
第二件事,就是新君會將慕容俊的骸骨,遷回龍城今遼寧朝陽)安葬,至於祖地被鮮卑拓跋氏佔據,慕容偉表示與其不共戴天,為了給父親“盡孝”,會盡快奪回龍城,隨後為父親守孝三年。
守孝期間,民間娛樂禁止,不動兵戈,修生養息。
慕容俊從政期間,燕國就在不斷的耗費國力,不斷征戰,新得到的領土,經濟卻已經被破壞,不能以戰養戰,這些年來,慕容燕國,還北上遠征高車,擊潰了對方三十萬大軍。
整個國家,已經到了經濟崩潰的邊緣,其實對外的攻勢,早已是強弩之末,無力為繼了。
一套組合拳下來,燕國國內雖然還有些許麻煩,但至少中下層的人已經看到了希望,這個國家要穩定下來了。
燕國人才濟濟,而且新君一派明君氣象!這是在李績到達建康之後,江左各大世家所得出的結論。
陽城,某個幽靜的小宅院裡,看著石桌上擺的各種“陣型”木塊組合,謝道韞等人看著趙川,全都是面色凝重。
“從已經知道的情況看,慕容恪手裡的王牌,其實是數萬人的鮮卑輕騎,帶馬鐙,可以騎射的直屬部隊。”
趙川的結論,大大出乎在場三個女孩的想象。
“你剛才不是說鐵柺子連環馬是慕容恪的殺手鐧嗎?”謝道韞像是看傻子一樣看著趙川說道。
“不不不,你們弄錯了一點。如果說鐵馬連環陣是一塊鐵板的話,這支精銳輕騎,就是支撐鐵板的木條,只要抽掉木條,鐵板的重量,會把自己這邊的人都壓死。”
“川哥哥,你是說,那支連環馬,其實已經被研究透了?”
王孟姜的聲音帶著疑惑,但好像也明白了些什麼。
“沒錯,你想想看。鐵馬連環,說起來好聽,其實使用的話,限制太多。
最大的毛病,就是害怕迂迴,一迂迴到他們的側後方,這支重騎兵,轉向需要的時間太長,更別提那馬鎧和騎手穿的盔甲,重的像什麼一樣,跑幾步路,只怕就失去衝擊力了,那還玩個毛線啊。”
眾人都是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趙川的話非常有道理,如果對付不了鐵板,那就把支撐鐵板的木條打掉,難題自然是迎刃而解。
至於那花費重金打造的連環鐵馬,最後只會成為一個笑話,很明顯的事情就是,幾百年後,蒙古輕騎橫掃亞歐,戰無不勝,而那些出現了又消失了的鐵疙瘩們,最後都成為了歷史的辣雞。
不說別的,岳飛對付後來金國金兀朮的鐵柺馬,就很有心得,這玩意到最後居然連步兵都要打不過了,可見機動靈活才是騎兵最重要的東西,而過於沉重的裝備,只能是一種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