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線——————
是夜,諸葛亮向如煙談起石亭之戰,他想聽聽如煙的想法。如煙想了想說“看來四大輔臣不再能夠相互制衡了。”
“何以見得?”諸葛亮聽到這個想法,如煙一貫眼界不同,她的想法一直都很新奇,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
“這次石亭之戰,魏國慘敗,出征的主將是大司馬曹休,副將是賈逵和司馬懿。這一敗,三人都免不了被曹叡追責。”諸葛亮點了點頭,依理如此。
如煙整理了下思路,繼續說“而聽聞丞相所言,在戰場上,司馬懿不遵守號令在先,雖然戰敗,主將應負起主要責任,曹休免不了被曹叡治罪,但是呢,司馬懿有錯在先,他就可以把司馬懿推出去做替罪羊。讓司馬懿擔負主要責任。一旦司馬懿被治罪,四大輔臣就缺其一,這個平衡就沒有了。”
“嗯,有理。不過如煙,若司馬懿說他已多次向曹休告之周舫有詐,曹休卻執意不聽,一意孤行,所以才有此打敗。那被治罪的不就是曹休嗎。”諸葛亮提出另一種可能。
如煙想了想說“那四大輔臣也不能相互制衡了,因為曹休也是輔臣之一啊。不過婢妾以為,司馬懿被治罪的可能性更大,畢竟曹休是曹叡的叔叔,此其一。其二嗎,司馬懿的長子也在這次曹休陣中,曹休敗走,司馬師也一定會被治罪,若司馬懿想讓長子將來入仕的話,這個汙點一定要洗去,所以他應該會擔負這個罪責,讓長子免於被曹叡問罪。”
——————分割線——————
不久之後,諸葛亮收到魏國探子的回報,曹叡果然便除去司馬懿侍中之職,在家待罪。諸葛亮對如煙的判斷十分佩服,同時也更加惋惜,如煙若是個男子該有多好呢。
在石亭慘敗之後,曹休便一病不起,不久之後便撒手人寰,臨終之前,曹休向曹叡彈劾司馬懿貽誤軍機,曹叡為安撫曹氏宗親將司馬懿被停職在府。
收到探子的訊息後,諸葛亮向自己的學生馬謖指出“將司馬懿罷官只是做做樣子,畢竟要安撫輔臣曹真,安撫曹氏宗親。曹叡的父親曹丕曾將司馬懿罷官,而後還不是將其命為輔臣之一嗎。”
馬謖不以為然“司馬懿只是一介書生,被官複原職後也就如此了。畢竟他沒有戰功,而且還是外臣。”
諸葛亮搖搖頭“非也。他沒有戰功是因為他不是一軍主帥,沒有兵權,幼常,把這封信送到新城孟達處吧。”諸葛亮拿出竹簡。
馬謖接過開啟一看,十分驚訝“這……這孟達竟要反魏國,當初孟達背叛丞相,現在曹丕死了,他又想回來了。”
諸葛亮扇著羽毛扇說“這封書信是給司馬懿看的,既然司馬懿他想要兵權,我們就送司馬懿兵權。”
馬謖頓悟,“丞相這是調虎離山之計?”
諸葛亮提醒道“幼常,不可託大啊,我們送司馬懿兵權,他司馬懿若得了兵權,就如龍乘雲、虎得風,我們是在調虎也是在養虎。”
——————分割線——————
當諸葛亮寫完這封給孟達的書信後,一旁服侍的如煙已經明白,她的丈夫,這位一生以匡扶漢室為目標的諸葛亮將會不久出兵北伐了。
孟達只是個藉口,調魏國出兵,然後他才可以揮兵北上,匡扶漢室。他為此準備了五年的時間。五年的時間,作為枕邊人的如煙很清楚,46歲的諸葛亮多少次會在夢中囈語“北伐”,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而且他已經看到了諸葛瞻的出生,他沒有遺憾了。
書房,一切準備就緒的諸葛亮寫下《出師表》,一旁抱著諸葛瞻的如煙看到這篇傳世名篇的問世,不禁淚如雨下。
她明白,她的夫君出征當為蜀國君主劉禪克複長安,使其還於舊都,而他也一直相信漢室必然中興於劉禪。
但是她更明白,這是他的一廂情願,因為那位叫他“相父”的君主,是個扶不起的“阿鬥”。即使他在戰場上百戰百勝,他也可以一夜間將這些勝利的果實揮霍掉。命運,就是這麼的奇怪,她的夫君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的臥龍先生,卻為一位不學無術,軟弱無能的君主鞍前馬後,真是諷刺。
作者有話要說:
人生就是這麼的諷刺,即使臣子多能幹,君主是個廢物,那國家也沒有強大的可能。蜀國就是典型的例子。
女主接下來不會賠諸葛亮上戰場,因為孩子還小,而且她不想拖後腿,但是她會和諸葛亮透過書信交流。
由於女主對於阿鬥同志的厭惡,所以五丈原後女主就不會讓兒子為阿鬥同志效力了,諸葛瞻小朋友將走向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