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時,哨兵回報道:“啟稟陛下,在關外三十裡下寨的蜀軍已拔營退兵矣。”
“哦?”曹操道:“退至何處?”
兵道:“探兵所報,退回洛陽城矣。”
荀彧道:“陛下,此必乃蘭飛之謀,其料知我等必用火攻藤甲兵,故此退兵回城。”
曹操道:“何以見得?”
荀彧道:“此者有三,其一,蘭飛乃知陛下援軍到此,退兵乃暫避我軍鋒芒;其二,蜀軍初敗,士氣銳減,唯有退兵回城方可定軍心,以備複出來戰;其三,其料知我等必用火攻藤甲兵,料我軍乃夜偷襲其營,故連夜星辰退兵而去。”
曹操聽後連連點頭道:“正合我意。如今敵軍退兵回洛陽,我軍應如何?”
荀攸出道:“陛下,關口乃有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現豫州,南陽有蜀軍長驅而入,乃難以據守,可先破其敵,逐敵出我國境,再思攻取洛陽。”
正在此時,河東使人來報,蜀軍已渡黃河引軍來犯河東,上黨使人來報,蜀軍自上郡來犯河西等地。
曹操與眾將一聽皆大驚,曹操道:“如今蘭飛命蜀軍兵分四路進軍,其勢不小矣。”
荀彧道:“陛下,蘭飛此次來犯,虛乃為昔日我軍犯其雍州之仇,實乃入侵我中原矣。”
曹操道:“那依君之言應如何?”
眾將與曹操商議破蜀退兵之計。
卻說昔日孟獲出戰徐晃,不敵徐晃,魏軍引二軍來助戰,蜀軍不敵,報之蜀王蘭飛,蘭飛傳令孟獲退兵回洛陽。孟獲見蜀王蘭飛道:“大王,末將不得力,敗軍於魏軍。請大王降罪!”
我急扶起孟獲道:“孟將軍請起,正所勝敗乃兵家常事,何況此次魏軍乃有備而來,且孟將軍能力敵魏軍,重創敵軍,兵不亂而全退,將軍所罪之有?用有功也。”
孟獲心中大喜,道:“大王,末將盡竭盡全力為大王,雖肝腦塗地,也無怨無悔。”
“有孟將軍這句話在,何患破不了魏軍乎?”我道。
孟獲問道:“大王,我軍兵非不強,刀槍非不利,糧非不汲,為何大王卻令末將退兵回洛陽呢?大王可引軍前來助陣,必破虎牢關矣。”
我道:“將軍此言差異,昔日我已命趙雲趙將軍、張任張將軍引軍自澠池渡黃河攻河東取箕關,以助魏延、閻行將軍取幷州等地,為此洛陽之兵唯有將軍所領的兩萬藤甲兵,與我所率領的五萬護衛軍,雖說兵多糧足,然魏軍乃有所防備,虎牢關易守難攻,急攻難下,此為其一;其二,曹操親引大軍而來,不下於三十萬,如若魏軍齊奔出關,圍攻我營寨,再繞兵來取洛陽,我洛陽空虛,洛陽一失,如斷我後路,我等必死矣;魏軍與將軍相戰,必知將軍所率兵之鎧甲乃藤鎧甲,如若敵軍用火攻,取火矢射之,火燒藤甲兵,我軍不敵,此為其三,有此三者,命將軍退兵乃修養生息,以逸待勞,備戰魏軍,乃為上上之策。”
孟獲一聽,拜服道:“大王思考周密,孟獲自愧不如。”
我又道:“現在敵軍乃四面受敵,以此來看,魏軍並不會引軍來取洛陽。”
孟獲不解道:“大王從何而知?”
我道:“我軍乃攻,敵乃守方為上策。如若曹操引軍來取洛陽,必料我軍堅守不出,其久攻難下,必早退兵,以其如此,還不如據天險,堅守虎牢關不出,引軍救援南陽、豫州等地;如若久攻洛陽不下,我大蜀之軍直逼其京都,就算取下洛陽,也得不償失,曹操明知如何,何故來攻呢?”
孟獲、武飛等將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