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天朝也有相對的法子,就是修路,用大工程給大家發錢,大家有錢就買東西,買了東西大家就有需求,有市場。國內的工程沒的做了,就去中亞修路,這就是一帶一路。
小地方的小變動也有影響,比如中山和深圳的大橋通了,對中山的地就是利好因素。
就如當年的借貸行業,前年的股市,或者今年一線城市的房子,大家都知道是泡沫,可是誰都覺得自己可以在崩前撈一筆再跑。比如杭州買房的都擠破門,上海房子限購大家假離婚都排隊。
其實崩不崩,對我們小民來說,都是無能為力,一般大事情也是那些莊家的事情,我們小民連看牌的資格都沒有,周變隋,隋變唐,當家的還不是關隴那些人?
只不過一般最後死的都是權貴,高管和高工,其中高管死的機率高於高工,我們投胎技術不夠,做不了權貴,只能拼命做高工,至不濟也能混個技術移民不是?死的最快的,往往是中産階級,包括中小老闆。
曹大大說,世事通明皆學問,不是你去哈佛讀個經濟學博士就通透了,這中間的東西,大多人一輩子都糊糊塗塗的。
只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多學點東西,總能減少掛點的機率。
盛世古董亂世金,很多人都看到要換美金保值,然後大大說,不行,要限制。
外彙波動也很大,難說。
說真的,真要計較下去,就沒盡頭了,你要用心理學分析人,用經濟學賺錢,用法律算計人,每一個知識都要好多年學,你哪有這個時間和腦子?
就算你能這樣,你還有什麼能力思考宇宙和永恆?
大多人都是無可奈何,算計精明一輩子,到頭來一場空。
比如體制內的人,也是混一個飯碗。
我做為個體的生命,能維持好內環境的平衡,比如血壓,血糖,血脂,多活幾年就不錯,既考慮不好我生活的群體的命運,也更加考慮不到生命是不是隻有碳基這種形式,這種哲學話題。
其實個人的命運和時代期期相關,比如房産稅一出,一間房一年要交幾萬的稅,大家還都脫不了手,很多富翁立馬變負翁。
就如紅樓夢,大觀園裡的女人看不清大遊戲,一心在園子裡爭鬥,想不到雍正要還錢國庫這個大規則,呼啦啦樓倒了。
是聰明還是智慧?
比如個人選擇的命運,其實是想走一條知識經營的道理,比如讀幾年考個證,掛靠出去一年賺的錢也不比辛辛苦苦整天上班賺的少。
做為個人,我們生活的時代,中國趕日本,被越南趕,又被美國用智慧機器趕是大環境,所以我們個人的生存策略,也是三個,學日本,去越南,幹美國。
學日本的文化技術,拿我們現成的工廠模式去越南,或者學習美國智慧機器的生産模式,都能獲得生存。
比如it,或者碼字,都是供大於求的青春飯行業,並不是最優選擇。
比如碼字,也是吃青春飯的,因為不管寫手年紀再怎麼大,讀書的主體永遠是小年輕。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比如現在的95後誰會有83射鵰的情懷?
社會是一群人的博弈行為,有人就有江湖,說來說去,也就那樣,本質上看明清諷刺小說,也能看見現在的遊戲。
然後人一輩子忽然然就過去了,有錢沒錢,也就這樣。
到頭來,無非為了吃飯二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