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不完甭睡覺!
不能分什麼晝夜早晚了,不能顧著睡覺啦,只有拼上一條命,連著軸跟這七件毛衣幹上了!
白天晚上,他經常困得睜不開眼睛,兩只胳膊又酸又疼,手指尖只要閑下來,只有一勁兒打顫的份兒啦!
那機器,“刷刷”地就從來沒有停過。
那屋裡的燈,無論黑天白天,就從來也沒有熄過。
================
這個故事是一個移民成功的故事,一個拉提琴的手,選擇了織布機,用藝術的心靈,和日夜的辛苦,換來了所謂的生活。
==========
可以用於文學和碼字。
======
我見過很多認真寫作的人,然則別說正統文學,連武俠小說都沒落了。
因為讀書的需要不是這個。
就如東邪西毒撲街,東成西就大賣一樣的道理。
這個故事,或許是一種寓言。
========
今天還看到兩個記載在荀子裡的小寓言。”浮陽之魚”和”處子遇盜”
”浮陽之魚”
【典源】《荀子·榮辱》:“鯈、鮪者,浮陽之魚也。胠於沙而思水,則無逮矣;掛於患而欲謹,則無益矣。”
【典釋】鯈和鉑魚,都是喜歡就著陽光浮游在水面上的魚。被擱淺在沙灘上時,再去思念江海的大水,已經來不及了。它們要是記著這場災難,並且想謹慎些,也無濟於事了。
【典用】這個寓言的意思是要人既自知(自知之明)又知天(認識自然規律),這樣就不至於怨天怨人了。
”處子遇盜”
原文
處子嬰寶珠佩寶玉,負戴黃金,而遇中山之盜也,雖為之逢蒙視,詘要橈,君盧屋妾,由將不足以免也。
譯文
有個少女,脖子上掛著寶珠,腰間佩有玉環,身上帶著很多黃金,在山中遇見了盜賊。強盜見財起意,持刀搶劫。少女被嚇得魂不附體,不敢正視,急忙彎腰下跪,苦苦哀求,表示願給強盜作婢妾,然而,強盜還是把她殺了。
啟發
這則寓言告誡人們,對待強暴決不能手軟,必須奮起鬥爭。但要預先做好各種準備和鍛煉,否則臨時了,你求饒也沒用。
===========
這兩個寓言,真是寒徹骨髓。”浮陽之魚”用於健康管理,”處子遇盜”用於經濟管理,一言而弊之,“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