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跑銷售之類也能做,但我想,多半又累又麻煩,做的不會開心,不想做。
網文裡的腦洞其實還遠遠未突破天際,大多有模式思路可尋,像日本的星新一,美國的斯蒂芬·金,臺灣的九把刀,早年大陸的鄭淵潔,香港的衛斯理。腦洞到了一定新意的地步,就成了文學,其實也是相當有趣的寫法。
說起來,我現在看的最多的還是恐怖片和科幻片,只有這些能讓我的情緒波動一下。
中國的作家,都有寫沉重的歷史的野心,比如鐵凝,陳忠實,莫言,路遙,乃至各種大大小小的作家。
文字的東西,只要留下,就會永恆,諸如日本平安時代,或者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寫的小說,人早已消逝,但他們見證過的歷史,卻永遠流傳,千年,萬年的流傳下去。
說起來,能讀書,就是一個最保值最安全的投資。只不過回去學校讀書成本太高,經濟學方面的證,填補了空白,有興趣,有含量,讀出來哪怕拿去掛靠,也夠生活。
英國的留學生,碩士只用讀一年,自考大專業能申請,但是費用要幾十,是富二代鍍金的首選。比如有個資料分析的專業,要跑來跑去,學語言,入學校,花錢,相當不方便。但其實ursera就有差不多的大學開的課程,在家上網就能學,方便,何況資料分析很熱,經濟論壇上各種培訓班。廉價的替代産品大量出現在市場,傳統的留學産品必然會大量貶值。
掌握資訊,就是掌握統籌,谷歌,亞馬遜,臉書,本身掌握巨大的資料資源,就是巨大的財富,大江湖,小江湖,小城市的飲料市場,客戶的分佈,喜好,需求,也是常年累月積累的資料。未來的商業社會,不能離開這種生存技能。怎麼分析資料不過技術問題,難得是怎麼搞到資料。
我懶散慣了,雖然穿上西裝也不難看,但是還是喜歡穿著休閑裝懶散敲鍵盤。
縱橫十九道,方圓棋盤間。
古人說,養心如養樹,這中間,人心,複雜,各種情緒,認知,心理。
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怕天下父母心。
說起來,人的大腦也只是一種軟體ai。
辛辛苦苦十幾年,也只是編好一個軟體。
人的“聰明”,本身是一種小格局的“愚昧”,不能見到時代大棋局的“智慧。”
只是越難越複雜的系統,要經營好,成功性越低,這就是所謂遙不可及的“理想”。
不過經營點知識,生活總是可以,隨便搞點前端,資料,畫圖,怎麼也能過個小日子。“原始”的“狡猾”在技術的進步前,相對無力。說到底人的一生,在大時代前,也是一縷浮塵。
同樣的一本《經濟學原理》。是老版的馬歇爾,新潮的曼昆,還是國內教科書高鴻業,其實他們的核心內容都是一樣,真的看透了,其實差別也不大。關鍵是你要去看去學去思考。
人生是一個大棋盤,一種棋手的綜合素質,可能需要廣泛的閱讀和思考。如同一個拼盤,少了哪一塊都不行,而這個拼圖巨大,不是一本書或者一個專業可以界定。
就如同下棋一樣,靠的是日複一日的打譜,對弈,無數次的複盤下,才獲得一定的能力,而不是某一本棋譜可以界定
因為你付出這種勞動時間,才是僱主才肯花錢僱傭你的價值,很簡單的馬克思經濟學原理。
就如英語學習,你一個個背單詞的苦逼,恰恰是別人不願意承受的痛苦,這種付出的勞動時間,因為稀缺性原則,所以才可以比較好的經濟回報。技術的進步重新整理人的市場價值,智慧翻譯也是早早晚晚的,得失取捨之間也難說得很。
最近在看胡歌的劇《獵場》,其實人來來去去,高高低低,都是身外之物,本沒什麼絕望,最難得的,莫過一份真實的情感,只是這種心境,我冷靜如ai的心,卻實在難以波動。
大概知識青年,不怕餓死,難免矯情一點,追尋自己內心真實的感覺。
只是實在很難有真實的體會,冷冷漠漠,倒可以下棋打發時間。就如同一局棋,你有滿腹想法,對方小孩動不動就扔棋子,翻桌子,未必就有些難受。好好的下自己的棋,混飯吃,過日子。其實也挺滿足的了。
人求神拜佛,然則一個嚴密的資料資訊下,一種“命運“,其實也不過是一種資料運算的技術應用罷了。不論經濟還是醫療,都是如此。人的心理,其實也是可以經營的,可見的資料,這樣就造成兩種感覺,一種是無可無不可,另一種其實是本來無一物。
說起來,倒近於看透世事的出家的心態。
自然人的行為其實本能的追趕理論的智慧。但經濟學的假設是理性的趨利人,但在經濟的範疇之外,人更是心理學的範疇。人往往會出於感性,而不單純以理性思考。
千秋功業罪,不過茶一杯。
紙上棋一局,不過品自在。
=======
看人如看書,有的人如少年漫畫,看上去熱鬧有趣,然則漸漸會覺得淡然,就比如我曾經喜歡的海賊王,已經好多年沒有看更新了,有的書,言之有物,比如哲學書,或者社會學書,有一種匠心或者思想在,雖然讀著累,但至少能覺得有點東西,有的書如孔孟四書,老生常談,看的沒有什麼興趣,有的比如民國眾多名人的傳記,其實大同小異,看了戰爭史後就不想再看。有的書則小時候的遊戲,是一種情懷,然則我小時候也沒正經玩過什麼遊戲,其實也感受不到什麼情懷。有的書則比較有用,比如程式設計書,經濟學書,耐著頭皮讀下去,有的書則糊裡糊塗,亂七八糟,烏漆嘛黑,下裡巴人,一般都不想讀。大多書吧,如同網文,你不看吧,沒事打發時間了,看吧,感覺無非套路,不想花錢。有的如同冷笑話,哈哈一過,什麼都沒有。
說起來,書和人一樣,無非兩隻眼,一張嘴。所有的外加文化都只是心理作用而已。大多書看來看去,都沒有特別想讀的興趣,不想花費時間和金錢在這上面。
最後,只怕生活,最後就會同吃飯一樣,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討厭,不吃會想吃,餓了會難受,為了吃飯還得努力幹活,不吃不行,,可是吃多了想吐。一天又一天,日子就這麼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