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讀書多少吧,也沒讀多少,說多少經驗吧,也沒多少經驗。
只是不知不覺,覺得自己理解了世界的模型和真實,做什麼都有了一個底氣。
========
人給自己經營了很多文化的意義和價值,電視上的鮮肉如詩如畫。
但其實人類只是一種社群動物而已。
在社群裡的生存未必就是意義。
但不能生存就什麼意義也談不上。
一切文化其實都是基於動物的生理本能。
超脫本能的絕對理性,大概近於大德高僧。
========
在浩渺的宇宙裡,無限的時間裡,某個四維的節點,有那麼一個我存在過,我想辦法生存著,然後必然的消失,不是起點,不是終點,過去有無數的我,未來也會有無數的我。
======
原無所住而生是心。
=========
說到底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白鹿原》裡把狗腦子都打出來,不就是為了爭一點能種的地嗎,古往今來,人所爭鬥的,無非是誰幹活收收錢而已。
這樣想的話,社會的模型倒顯得簡單多了。
===========
人或者老,或者少,或者美,或者醜,或者男,或者女。
但其實人的思維,人的靈魂並無區別
甚至命運把我們放入不同的軀殼
扮演不同的角色
但本質上我們每一個人,乃至每一個生命並無本質區別。
我們感知,思考,體會,互動。
其實倒無可無不可。
具現知識作為資訊或者經濟的模型,獲得生存的位置,大概與道同在?
這也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但不這樣,也沒其他活著的辦法。
行走在城市,人來人往,每個人有自己的位置,但也只是角色而已。
其實就是一個生態圈而已。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世界是個有序結構,你維護他的秩序,就能獲得存在價值,但這種秩序,有時候超越死板的規則,而近天道
有天道罩著,我問你還怕個毛啊
===========
說到底風花雪月,終究是要殘的,過眼雲煙。
人面對生命的短暫,言語的邊際,終究要覺悟到大道上來。
越早覺悟越早解脫。
寂寞難解,到頭來無非找個相知作伴罷了。
可有可無。
人所有的哲學思考,都是在認識到自己必然死亡的前提下的覺悟。
想到可能明年,五年,十年,二十年,最多三十四十年後的必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