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做點創業,跑個市場之類,不得和各色複雜人博弈搶飯吃啊,能不能搶到飯吃不說,這過程肯定不會那麼文明。你跟人打架,打贏了你自己也就成了蠱惑仔。打輸了你就沒飯吃還要找跌打醫生。
個體面對一個既得的利益結構必然是輸多贏少,徒勞無功。
==============
說到底,在這個小城市,人混來混去也就那樣,沒什麼出路。
倒不如修我的真,念頭通達,五年十年的堅持下去,可能能見到更廣闊的未來。
就如許三多不離開村子,又怎麼會有後來的故事?
理性人追求無限可能,本是人類靈魂深處的本能。
看起書來就無喜無憂,也算玩物喪志了。
==========
像馬克思在維多利亞時代,其實也沒幹多少具體的事情。
知識分子在時代裡沉浮。
看看閑書,發發牢騷,混口飯吃,大概也就是如此罷了。
==========
很多年前,我曾經期待看完網文裡的知識性的書,包括經商,歷史,科幻,種地。
後來又想看完天涯,水木,龍空精華的知識。
再後面又想看完幾個公開課,慕客站的關鍵知識。
後面又想看圖書館,書店,美國大學線上學習,相關的知識。
慾望越多,到頭來,發現時間花的多,卻不懂的越多,最後只形成了一套別人設定好的概念,生命卻已過半。
如此短暫。
不同的地方風格不同,天涯的比較接地氣,水木的比較學術,龍空各種腦洞,而慕課則比較國際視野。
諸如政經之類的東西,窮首論壇。可能不如去出國留學一個月。
比如馬克思,近年才看懂。
==========
韓寒不管是不是代筆,他的團隊做了一個形象,一個年輕人接地氣的對世界的思考。
這個社會有無數的韓寒,餘傑和王怡。
他們可能在不同的位置謀生。
他們經歲月,思考和閱讀,對世界都有一個自己以為的真實。
每一個世紀,每一個世代,都會周而複始。
============
帕斯卡12歲即通讀《幾何原本》。17歲既做出卓越貢獻。39歲就死了。
璀璨絢麗,劃過星空。
=======
生命如同櫻花,終將凋零,而那瞬間的美麗,卻是它全部的意義。
倒是有些理解了《菊與刀》的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