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阿裡巴巴做起來後,再搞淘寶,天貓,支付寶,就順其自然了。這中間,馬雲個人的形象公關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說起來,現在各種app,其實就是整合各種行業資訊的管理,圖書館啦,停車場啦,團購啦,學校課程啦,需要線上的技術,也需要線下的跑資料。能做好一個專案,就不錯了。其實非常繁瑣,沒有想象的那麼有趣。
阿裡巴巴的成功是立足於國外採購商對國內小企業産品採購需要的大背景下,是中國製造的勝利。但這種時代的機遇一去不返,現在是小國林立的時代,線上的技術已經擴散,現在是線下的資源在分割市場。
真的做起來事情,各種市井小人,白道黑道,各種必然的人性沖突,各種複雜的情況,都要面對,煩不勝煩。
說到底,人都是環境的造物,只能適應時代和環境
剛剛看建軍大業。其實辛亥至解放數十年間,中華大地風起雲湧,人在局中,被時代包裹著洶湧而去。差不多是現在到2050年的時間,一代人的故事。所謂時勢造英雄,很多人風起雲湧,其實最初自己也想不到。以史為鑒,我們自己何嘗不是在歷史裡面?只不過這個時代的英雄主題,是科學和經濟
=======
比如拿破侖,手下的每一個士兵他都叫的出來,這有多少人啊。又沒個檔案,全靠自己記憶力,比如金三代吧,手下主要軍官至少下連),對手,各種勢力的人都要認識吧,還要防止各種替身,易容。沒有一定好的記憶力根本搞不定,不然混進個特工就被刺了,這才是基本功,還需要各種處理事物的應變能力。就比如做生意,各種客戶和關系戶都不能認錯,還需要佈局與破局,對弈與組織,各種專業知識,都需要腦子,所以這些人也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我估摸著自己腦子沒那麼厲害。。。全都裝書本了。。。
所以那些劉邦啊,腦子裡一本書沒有,全留出記憶體給現實這款遊戲了,反而厲害一些。。。
世事通達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要做個明白人,想清楚工作生活裡的事情,是很需要腦力的,幾乎沒精力學習或者做技術。這也是一種本事
比如各地區域經理掌握的資訊,資料等,都是活的知識。也是可以想象的執行體系,可以理解為一個經營模型的資料。在大資料的時代,個體的經營在系統面前,其實是非常無力的。說到底,人性的波動,也只是一種可見的資料模型。
今天下載了《月亮和六便士》,想著放著倫敦股票經濟人工作不幹,跑去太平洋土著小島上找靈感畫畫的高更。大概我想著看書碼字,也是類似的心態?
放飛的想象。也是一種內心的需求?
作為時代變化的棋子,參與一種系統的運作,或如給歲月以文明,或如李達康的“我們是時代的創造者”。這樣的心境,大概可以獲得內心的平靜,雖然我是個死跑銷售的,但我跑的是大銷售的一個資料,也就獲得滿足。
也許傳說中存在那些天生文筆,情節,都寫的很好,吸引讀者的天才,但已知大多作家,都要經過長期的,艱難的訓練,反思和學習,鍛煉。比如傳統文學不會要求你怎麼寫好萌物,打鬥,與狗血。但你寫網文要寫好這些點,也要像學習傳統文學一樣,去找經典的網文,學習,模仿,揣摩。
畢竟年紀漸大,各種社會壓力,你總要尋找一點安身立命的本錢,認真做點事情。比如寫曖昧的,搞笑的,腦洞的,網文讀者其實很簡單,覺得有趣就能讀下去。但做為寫手,如果想做為一個專業的素養,和任何職業一樣。九入地獄的揣摩和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經歷。我已經準備好下地獄了。
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如同甜豆漿和鹹豆漿的區別,雖然佐料不同導致口味不同,但都是需要辛辛苦苦的磨豆腐的過程的。
讀者看書的期待其實和作者寫手的初衷一樣,就是擺脫這個庸俗的,無聊的,乏味的,營營茍且的現實世界,進行一場刺激,愉悅的,充滿想象力的思想放飛之旅。
就這點來說,大概是寫作的動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