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家人口多,卞含秀是擔心寧竹年紀小,對食物的需求量沒有概念,所以才這麼說,讓她自己心中有個數。
寧竹輕咳一聲,之前去季家做客時,她都有意在控制食量,所以卞含秀對她的真實食量還不瞭解。
這十來斤糧食對她來說,不過是一週的量罷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寧竹並不想委屈自己,還是更喜歡一天吃三頓飽飯。
寧竹直言道:“秀姨,勞煩您每日都按照季叔的飯量再加一倍量下米吧,我和小荷都還在長身體,一日要吃三餐,午時不吃的話,撐不到晚上。”
卞含秀聽了,眉頭微微一皺。
多加一餐倒不是什麼大事,孩子餓得快,她家那兩個小時候也是這樣,可是季元武是個每天干力氣活的漢子,食量本就比常人大得多,再翻倍的話,確實有些嚇人。
她忍不住問道:“小竹,你煮這麼多飯做什麼?”
若是一般孩子這麼說,卞含秀都怕孩子不懂事,可能是看別人可憐,要把糧食捨出去,直接就給拒了。
可寧竹不同,她一向懂事,做事也有分寸,卞含秀覺得她不會無緣無故提出這樣的要求,故而由此一問。
寧竹坦然回答:“我力氣大,所以吃得也比較多。”
卞含秀愣了一下,隨即點了點頭。
也是,力氣大的人自然吃得多,這沒什麼好奇怪的。
卞含秀欣然接受了寧竹食量大的事實,心裡卻有些愧疚,想著昨夜打粥時應該再給孩子多打些稠的,這孩子懂事,肯定沒吃飽,一路上都沒怎麼吭聲。
當即決定再多煮一把米,讓寧竹吃頓飽飯。
兩人商量好後,水也沉澱得差不多了,上層的清水看起來還算乾淨,沒什麼明顯的雜質,燒開了用應該沒什麼問題。
天色已經不早了,卞含秀不再耽誤時間,趕緊準備燒水做飯。
晚飯就吃寧竹帶回來的魚,煮成魚湯,只是魚有些太大了,整個燉不下,只能先吃一部分,剩下的再接著做。
“孩子他爹,先把火升起來。”
季元武應了一聲,柴火剛才趁著下雨前撿了不少,火摺子也沒丟,生火就是眨眼的事。
火剛剛燃起來的時候,幾個穿著皮甲計程車兵送來了今天的救濟糧。
這兩日大家基本只喝了兩碗清粥,肚子早就餓得不行了,一看到糧食,所有人像是貓見了老鼠似的挪不開眼。
一時間都朝那邊擠靠過去。
寧竹站在一旁,目光落在運糧車上,她注意到,每次發放的糧食量似乎都是剛剛好的,幾乎沒有多餘的分量。
這讓她心裡一沉,意識到情況可能不太妙。
一是官府自身的存糧已經不足,分發糧食時捉襟見肘,只能勉強保證災民們肚子裡有食兒;二是官府擔心災民在飢餓的情況下鋌而走險,搶奪糧食,因此嚴格控制發放量,避免引發更大的混亂。
倘若是第一種情況,如果再次發生地動,那官府很有可能會供應不上,因而斷掉救濟糧。
像寧竹這樣有存糧的人或許還能勉強支撐,但大多數災民都是靠著這些救濟糧過活的,人一旦餓肚子,那就什麼都做得出來。
災民區很可能會爆發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