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那不是南北朝歷朝歷代都在建設的嗎?只不過現在把最後最難建造的幾段給連線起來?
對於後世之人而言,某某時代風起雲湧,在某一瞬間,一切都變得不同了。
可對於當時的人而言,變化並不是很大,一切都是早就存在的。
後世之人以為,在某一瞬間,燕國突然就有了議會制度,可對於燕國人而言,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實行的議會制度,好像從來沒有人主動提過要搞所謂的議會制,一開始只是家族成員們相互討論的一個房子而已?但是討論著、爭吵著,慢慢地就一點點發生緩慢改變,然後有了現在這個議會制度的樣子?
哪有什麼突然改變,不過是幾百年上千年時光的日積月累,最終量變引起質變!
隋朝的改變,本質上是五胡南北朝這幾百年改變的總和。
這個朝代改一點,那個朝代改一點,積少成多,每個朝代都跟上一個朝代區別不大,只是改變了一點點,可是等到隋朝時,已經過去幾百年時光,積累的改變足夠多了,就顯得跟漢朝時代已經完全不同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堅建立隋朝後,冊立嫡長子楊勇為太子,並且在南征和北伐的選擇上產生了糾結。
“北虜突厥,常年劫掠中原,以至我中原百姓民不聊生。”
“南蠻陳氏,蕞爾小國,竊據江南,不服中原正統。”
“此二國皆為我中原大患!”
北朝認為南朝是蠻夷,南朝也認為北朝是蠻夷。
最終,有人為他解除疑慮:“南蠻陳氏,自保尚且不足,怎敢與我中原為敵?只需威懾一番,其必安也。我中原之大敵,當為北虜突厥。如今突厥可汗病逝,新任的突厥可汗與其他貴族矛盾重重,擁有繼承權的還有好幾個,他們都想當大可汗,不如拉攏他們內部的弱小者,打擊他們內部的強大者,分化他們!”
如今,突厥雖然表面強大,一路向西打到了羅馬人的視野範圍內,佔領了薩珊波斯好多城池。
但是內部派系林立,上一代突厥可汗死了以後,傳位給了阿史那大邏便,但是阿史那大羅便出身卑賤,母親是個女奴,所以他的兄弟們都看不起他,貴族們同樣不願意服從這位出身卑賤者。
最後,一番反覆爭權奪利之下,突厥形成了四可汗並立的局面。
四個可汗之間矛盾重重,只是暫時聯合在一起,共同出兵劫掠四方,但相互之間都很提防對方,脆弱的聯盟很容易破碎。
楊堅聽完這個建議後,非常高興。
以前中原分裂成周齊兩國時,突厥也是用這種手段分化中原,周國給的錢少,就聯合齊國攻打周國,齊國給的錢少,就聯合周國攻打齊國。
導致周國和齊國都拼命地送錢送女人給突厥,生怕突厥跟對方結盟。
同樣的事也發生在齊國和陳國之間,陳國給的錢少,燕國就跟齊國結盟,齊國給的錢少,燕國就跟陳國結盟。
導致齊國和陳國拼了命地給燕國送錢送人,生怕燕國跟對方結盟。
如今,攻守之勢逆轉,以前都是突厥對中原分化,現在輪到中原對突厥分化了。
楊堅的戰略便是,聯合四大可汗中實力更弱者,一起打壓四大可汗中實力更強者。
等到突厥各方勢力的實力平衡之時,隋朝就只需要等著突厥人主動送錢送人請求結盟了。
誰送的少,就跟他的對手結盟,逼著突厥人只能拼了命地送。
這一招,燕國王家真的是太熟悉了。
以前燕國王家征服三韓和倭人的時候,就是靠著一手分化瓦解,誰更弱,就聯合誰,誰更強,就打壓誰,等他們實力相互平衡之時,自然就會爭著搶著過來跪舔王家。
喜歡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請大家收藏:()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