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逐鹿中原五十四)
一年後
燕國三百六十四年冬574年)
原本平靜的天下,逐漸動盪起來。
陳國在穩固內政後,便趁著齊國蘭陵王被殺害的機會、齊國內鬥愈發激烈的機會,發動北伐,收復淮南之地。
周國也沒閒著,親政的宇文邕,召集儒、佛、道的名士一起辯論,討論討論誰的真理更適合治理國家。
最後,由於作為東道主的宇文邕拉偏架,導致道、佛在辯論中失敗。
於是,宇文邕再接再厲,下令全國的僧侶道士,都要還俗,向朝廷繳納賦稅,並且在考試內容中增加儒家經典的內容,刪減佛道二家的內容。
相比較而言,道士數量並沒有佛門僧侶多,所以,雖然宇文邕的命令是讓道士和僧侶都要還俗,但主要還是讓僧侶還俗。
拒絕還俗的,自然又是一頓抄家問斬。
這次事件,被稱之為第二次滅佛,上一次是太武帝拓跋燾滅佛。
宇文邕“滅佛”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國家缺錢缺人口,所以透過“滅佛”來增加人口和賦稅,僅此而已,並沒有其他意思。
打不了門閥世家和鮮卑貴族,還打不了你們一群禿尼?
滅佛之後,宇文邕繼續推行府兵制,大量徵召漢人士兵進入軍隊,重用漢人將領,推行更加深刻的漢化改革,他本人也自稱中原天子,推行中原漢語。
這次改革,算得上是孝文帝2.0,在孝文帝的基礎上,繼續漢化。
推行改革的同時,也在準備東征。
“如今齊國君主昏庸殘暴,國內民不聊生,內鬥激烈,陳國又趁機北伐攻佔淮南之地。”
“齊國的大部分力量都要用來抵禦陳國以及內部爭鬥,這正是我們大周東出的大好時機!”
“卿等好好清算還俗的人口,安排他們去種田交稅,明年,朕就要徵收他們的糧草,讓他們服徭役兵役,為我大周征戰天下!”
宇文邕說是這麼說,其實內心還是有些慌張。
畢竟齊國一直都比周國強,以前周國不過是靠著山川險要才能阻擋齊國,上次好不容易積攢出二十萬的家底東征,結果被齊國蘭陵王擊敗。
恢復了這麼多年,又推行了改革,才終於又積攢出了東征的家底,自然沒有太大的信心。
齊國舉國之兵三十萬,周國舉國之兵二十萬,陳國舉國之兵十萬。
既然決定東征了,自然是要拉盟友的,所以宇文邕又派出使者前往突厥和陳國,希望兩國能夠配合周國,一起發兵攻打齊國。
突厥現在正忙著與拜占庭東羅馬)結盟,攻打薩珊波斯,因此沒有理會周國的請求。
陳國則是表面答應一起夾擊齊國,實際上卻準備坐山觀虎鬥,如果齊國輸了,就趁機北伐收復河南,如果周國輸了,就趁機西征收復巴蜀,怎麼都不虧。
建康城
皇宮
“周虜齊虜相爭,必有一損,那時,才是我們動手的時機呀!”
“卿言甚是。”
皇帝陳頊很是認可這個戰略,當週國“滅佛”之時,他選擇反其道而行之,在國內又建了許多佛寺,以此吸引周國的佛門僧侶南下投奔陳國,透過這種辦法增加陳國的名望。
“每與周反,事乃成之。”
這時,有人過來稟告:“太子在詩宴上與人爭吵,把張家的公子打傷了。”
這個太子,便是陳叔寶,如今已經二十一歲,身為太子,卻整日吟詩作對,流連於青樓風月場所,還勾搭大臣們的妻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