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黃宗羲十)
一年後
燕國三百五十八年秋568年)
歷時十年,黃宗羲寫的《君臣民》終於完成,他在書中闡述自己對於君權、臣權、民權之間關係的理解。
並且把自己這幾十年來的遭遇作為例項,講述君主專制和絕對權威帶來的破壞性。
順帶對那些在內戰中搖擺不定的貴族們表示不滿。
他們是國家的主人,享受著國家給予的福利,可是在國家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卻如同中原的世家大族一般,坐觀局勢變化,想要在動亂中依靠投資來壯大自身。
享受著國家給予的特權,卻在國家在需要他們履行義務的時候,選擇作壁上觀,美其名曰隱世高人,不捲入天下的紛亂。
此前侯景之亂,原本只是一場小叛亂,以燕國的實力,明明可以迅速平定,但貴族們的靜觀其變,導致局勢惡化,以至於整個燕都被侯景叛軍摧毀。
在書中,黃宗羲認為,臣民不是君主的奴僕,而應該是君主的僱傭人打工人。
就如同紡織作坊與僱傭工人的關係一般,我為你管理國家,為你生產糧食,你為我提供俸祿養家餬口,為我提供安全保護,讓我免受外部的侵略劫掠。
“如果君主不能保護自己的臣民免受敵國劫掠,那麼臣民也不應該效忠他的君主!”
“臣子為君主管理國家,應該是公平關係,一手拿俸祿,一手治理地方。”
“君主給我錢俸祿,所以我用我的知識才能去管理好地方上的事務,就是這麼簡單而已,不要再繼續搞什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來約束臣民了!”
“如果君主暴虐,剋扣臣子的俸祿,甚至殘害臣子,臣子就應該做不忠之人!”
“民眾為君主生產糧食,為君主征戰天下,君主則要保障民眾能夠安居樂業,這樣才是公平的。”
“如果君主不能讓民眾安居樂業,那麼民眾也不應該向君主繳納賦稅。”
“每個人的權利義務應該是對等的,享受了多大的權利,就應該承擔多大的義務。”
“可是現在,上位者享受著權利,卻可以不用承擔義務,下位者承擔著各種義務,卻享受不到相應的權利,這是不合理的。”
“民眾承擔了生產糧食的義務,卻連安居樂業這樣的基本權利都難以實現。”
“貴族們享受著奢華生活的權利,卻在國家危難之際,不肯承擔保家衛國的義務,反而作壁上觀,說什麼不與世俗同流合汙,要做一個淡泊名利的隱士。”
“這讓我想起了漢末的世家大族們,當天下紛亂之際,享受著各種特權的他們,卻自認為自己高風亮節,是清流名士,面對亂世局面,選擇作壁上觀,不肯為拯救蒼生出一份力。”
黃宗羲並不反對奢華生活,他同樣認為,喜歡奢侈享受是人的本性,就跟男人好色一樣,不能因為好色帶來的負面影響,就禁止男人好色,就好比不能因為吃飯噎死了,就禁止大家吃飯。
這種理學禁慾主義不是他提倡的,他不反對慾望本身,而是反對有些人只享受權利滿足慾望,卻不承擔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責任。
人人都可以滿足自己的慾望,但是滿足自己慾望的同時,應該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義務。
君主可以奢侈享受,可以美女如雲,但是不能為了奢侈享受和美女如雲,而耽誤了自己治理國家的義務,甚至為了滿足這些人性慾望,反過來破壞別人的權利,把自己的義務強加給別人。
面對歷朝歷代君主們奢侈享受禍害百姓的事實,儒家給出的答案是儘量禁止君主們奢侈享受,勸導君主們勤政愛民、厲行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