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武王伐紂七)
燕國三百四十一年夏551年)
“王,軍隊已經準備就緒,糧草也準備充足,後方有大量宗室子弟鎮守,周邊的諸侯也紛紛派兵支援我們,雅隆的貴族們已經準備好迎接我們,時機已到,不可再猶豫!”
姜子牙如今已經七十六歲,垂垂老矣,是周國的元老級人物,同時也是姬昌留給姬發的謀臣。
“我明白,尚父!”姬發也很激動,從先祖遷徙到這裡開始,周人已經在周原忍辱負重發展了一百多年,為了討好雅隆人,周人卑躬屈膝,把宗室裡最美麗的女子都送給雅隆貴族,只求能夠結交關係。
為了勝利,一切的犧牲都是值得的,這一百多年來,周國宗室的男人成為雅隆人的祭品,女人成為雅隆人的玩物,這一切,是時候結束了。
“我們周國一共有四萬人口,還有八十萬奴隸,青壯男丁一萬人,可戰勇士五千人。”
“再加上七十二個諸侯盟友提供的五千人,我們有一萬人可戰。”
“一路上,雅隆貴族們有一部分會支援我們,大部分則保持中立觀望,誰贏他們就幫誰,所以我們進軍路上不會有太大的阻礙,只需要戰勝吉曲城的守軍即可。”
姜子牙非常樂觀,勸說姬發勇敢前行。
這二十多年來,姬發也並非什麼也沒幹,而是延續姬昌時期的國策,一邊繼續表面向雅隆稱臣,一邊卻不停地攻打那些還效忠於雅隆王朝的諸侯。
爭取在總決戰之前,儘量先把贊普的羽翼剪除,為將來的總決戰增加勝率。
這個效果是非常好的,反對贊普的人太多了,他需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鎮壓那些明面上造反的諸侯身上,而不是用來防備周國這個暗地裡造反的諸侯。
“通知下去,行軍途中,可以劫掠平民,但不準劫掠雅隆貴族,更不得傷害他們,所有投降的雅隆貴族甚至是宗室,我們都將給予優待,他們的特權將被保留,以前是貴族,投降後他們依舊是貴族。”
“但如果在行軍路上,有雅隆貴族膽敢阻攔我們的王師,那就碾碎他們,佔領他的城邑,瓜分他的奴隸,殺戮他的孩子,享用他的女人。”
“所有人都要聽從孤的命令列事,不得擅自行動,不得輕敵冒進,不得怯弱懼敵。”
“違抗軍令者,將受到嚴重處罰!”
“立下戰功者,將賞賜封地、女人、奴隸、爵位,為了子孫後代的榮華富貴,請將士們努力作戰,哪怕獻出自己的生命!”
“不要懼怕死亡,你們的孩子會有孤來照顧,你們的名字將會青史留名!”
隨著姬發的一聲號令,集結在周原的一萬大軍開始出動,浩浩蕩蕩奔向西方。
中原有秦國奮六世之餘烈,遼東有燕國奮九世之餘烈,雪域高原之上,王家的分支周國也有奮四世之餘烈。
哪有什麼運氣好和偷家,不過是忍辱負重、韜光養晦一百多年,才終於等來的一個機會罷了。
這次姬發出徵,雖然他的真實目的是消滅雅隆王朝,使周人成為雪域高原新的主人。
但對外肯定不能這麼說,對外的說法是,幫助雅隆貴族消滅暴君,扶持一位新的明君登基。
如此,才能降低雅隆人的反抗情緒。
當燕國內憂外患時,燕忌選擇對貴族和行會妥協,讓君主、貴族、行會能夠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最終才有了燕國的持續發展。
而當雅隆王朝內憂外患時,贊普選擇與自己的貴族們死磕到底,一邊對貴族重拳出擊,一邊對外鎮壓反叛的諸侯,最終失道寡助,成為孤家寡人。
妥協並不可恥,必要的妥協也是發展的一條方向,對反對者強硬到底似乎很有骨氣,但未必會有好結果。
雅隆王朝現在的局面跟幾年前燕國的局面並沒有太大區別,但處理方法不一樣,帶來的結果自然也就不一樣。
贊普想要集中所有權力,獨吞整個蛋糕,打造至高無上的王權,最終眾叛親離。
周國反其道而行之,只要不是明著跟周國作對,周國都願意與之合作,承認其特權和地位,給予其充分優待,我不剝奪你的特權,伱也不要跟我作對,大家一起吃蛋糕,一起享福。
這就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這個【道】,在這句話中,可以理解為一種符合當前現實情況的合理分配關係。
從【道】衍生出來的【仁】,亦可理解為一種合理分配關係。
周人的軍隊果然暢通無阻,一路上,大部分雅隆貴族都保持觀望中立,還有少部分雅隆貴族主動為周人提供牲畜和士兵,只有極少數雅隆貴族選擇阻攔周人的大軍,但他們很快就因為寡不敵眾,被碾成粉碎。
夜裡,周軍在半路上安營紮寨,有流星劃過,周人士兵們惶恐不安。
因為在周人的觀念裡,流星代表災禍,如果有一顆流星划向自己,那就代表自己將要大難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