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百年山東十二)
燕國三百四十年冬550年)
玉兔城韓國光州)
經過反覆爭吵,燕國新的國都被選在玉兔城。
舊的燕都已經殘破不堪,不適合作為國家的政治中心,而在新國都的選擇上,各方勢力爭論不休。
燕忌其實是想要把陪都星繁城作為國都的,但是星繁城距離燕國最繁華的地帶太遠,而且遠離中原,不利於燕國與中原的交流。
行會們都不希望國都在自己的城市,同時又希望國都距離自己的城市比較近,這樣既不會被國都霸佔自己的產業,也能靠著距離近的優勢更快發展。
貴族們也是同樣的想法,他們既不希望新國都建立在他們的封地上,又希望新國都距離他們的封地比較近,這樣才能在保留封地的同時更快發展。
最後左挑右選,也有隻有玉兔城還算合適,絕大多數代表們也贊同建都玉兔城。
玉兔城的南面是嫦娥城,西南面是有巢城,北面是燧人城,東面是釜山城。
可以這麼說,除了開發最久的遼東,整個燕國最精華最富饒的城市都在玉兔城周圍。
自此,玉兔城更名為燕都,也稱新都,舊的燕都改名為舊燕城,也稱舊都。
舊都已經成為廢墟,短時間內很難恢復,今後將作為燕國的軍事基地存在。
收復遼東後,燕忌並沒有急著反攻山東,更沒有急著北伐高句麗復仇,而是封鎖各個關口,防止敵國趁虛而入,接下來的很長時間,燕國都將採取休養生息國策。
首先是玉兔城宮殿的建設,其次是舊都的重建,然後是官職的調整。
隨著燕國遷都到三韓的玉兔城,燕國的戰略重心也從遼東轉移到海外。
等到權力中心搬遷到新的燕都後,第二次大議會也隨之召開。
這次議會上,經過絕大多數人的同意,修改了【開荒法案】,規定任何人都可以花錢免除開荒勞役。
同時,制定了更加嚴格清晰的開荒律法條文,防止官府像以前一樣隨便抓人去開荒。
新的“開荒法”明確規定,只有犯下死罪或流放罪的人,才可以被貶為開荒奴隸,其餘定罪不可以強制開荒。
為了與貴族代表進行區分,平民議會的代表們,也被稱之為民意代表。
黃宗羲成為了燕國民意代表之首,有權親自審閱尚書檯的公文,如同九卿一般。
也有一些貴族不滿,但這次改革還是充分照顧了貴族的特權,只不過以前貴族可以隨便懲罰民眾,現在貴族懲罰民眾後,民眾有權花錢免罪,同時有權提出異議,僅此而已。
如果是沒錢的百姓,那自然跟以前沒區別,該怎麼被壓迫還是被怎麼壓迫。
燕忌這次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一邊穩住貴族的不滿情緒,一邊滿足行會們的要求。
作為夾在貴族和行會中間的他,需要小心翼翼處理每一件事,絕對不能讓內戰再來一次。
老子說的“治大國如烹小鮮”,便是這樣的道理。
並不是燕忌想要這樣的制度,是社會的實際發展情況,讓他不得不選擇這樣的制度。
是秦國內憂外患的局面逼得秦孝公不得不以商鞅之法治國,而不是秦孝公一開始就真的有多麼喜歡商鞅之法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