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逐鹿中原三十九)
一年後
燕公二百一十三年春523年)
自馮太后、孝文帝漢化改革和遷都洛陽以來,魏國的民族矛盾逐漸緩和。
然而,民族矛盾雖然逐漸緩和,階級矛盾卻不斷積累。
沃野鎮、懷朔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原本是鮮卑皇帝和大貴族們用來保衛國都的軍鎮,六個軍鎮的鮮卑武士和漢人豪族都得到重用,地位類似前漢的六郡良家子。
就跟後漢遷都洛陽,所以六郡良家子逐漸被冷落,以至於關西人紛紛選擇作亂一樣。
隨著魏國遷都洛陽,平城附近的六鎮鮮卑武士和漢人豪族被冷落,加上世家門閥制度的建立,導致上升通道被堵塞,他們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靠著打仗實現榮華富貴,只能想辦法巴結高等門閥,於是他們也選擇反叛。
漢帝國冷落關西六郡的武人,導致關西人的不滿,魏帝國冷落六鎮的鮮卑武人,導致六鎮軍民的不滿。
歷史總是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著過往發生過的事。
柔然人突然反叛,劫掠本就不富裕的六鎮,六鎮軍民好不容易擊退了柔然了,希望洛陽朝廷能夠照顧六鎮軍民作為補償。
然而,魏國的鮮卑門閥和漢人門閥,都不願意救濟六鎮的災民,任由六鎮的鮮卑武士和漢人武士活活餓死。
不僅不肯救濟,魏國官吏們還要反過來跑到六鎮收刮財富,對災民們敲骨吸髓。
而這一切,僅僅只是為了滿足胡太后以及眾多門閥子弟的奢糜享受。
魏國重新流行起了佛教,胡太后下令用黃金打造佛像。
而高等門閥也沉浸在奢靡之中,元琛效仿當年西晉的石崇,與他人鬥富,比一比誰的家裡更富貴,家中伎女上千人,奴僕丫鬟上萬,豪宅園林堪比皇宮,並且留下名言:“不恨我不見石崇,只恨石崇不見我。”
這意思是說,哪怕當初晉朝首富石崇看見了我,都得自愧不如。
隨著魏國上層在建立門閥制度後逐漸晉朝化,變得越來越腐朽。
懷荒鎮、沃野鎮的軍民發動起義,並且擊敗了其他幾個想要抵抗的軍鎮將軍,帶著另外幾個鎮一起造反。
魏國發兵十萬,想要鎮壓六鎮叛軍,卻被擊敗。
朝廷平叛大軍被擊敗,這個訊息傳遍天下,眾多隱藏在暗中的勢力趁亂紛紛叛亂。
其餘胡族也趁機發動叛亂,割據自立。
然而,在這樣的天下動亂背景下,魏國權貴們依舊縱情享受,沉浸在洛陽朝堂上的權力爭鬥上。
這鮮卑人建立的大魏,現在也逐漸變成了司馬晉朝的形狀。
又幾個月後,魏國內亂越來越嚴重,中原地區眾多魏國將領南下投奔梁國。
梁國皇帝蕭衍見狀,連忙發動北伐,想要趁機收復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