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逐鹿中原三十一)
一年後
當遼東燕國正在南沃沮地區開荒之時,中原傳來一個震撼訊息。
劉裕……第二次北伐!
這幾年,劉裕先是消滅了益州譙蜀割據政權,然後又把司馬皇族以及支援司馬皇族的世家大族們殺得血流成河。
劉裕重新丈量田畝、清查人口,並且將北方僑民編入戶籍,使得世家豪門的勢力遭受削弱。
帶來的結果便是,有一些世家向劉裕服軟,出讓自己家族的部分利益,有一些家族跟劉裕死磕,最後被殺得紛紛出逃到遼東燕國避難。
劉裕一手拿大棒,一手拿胡蘿蔔,一邊屠戮反對他計程車族,一邊與支援他計程車族進行合作,頗有當年王珏的作風,一邊屠東郡計程車族,一邊給其他郡計程車族特權。
拉一派,打一派,殺一派,從古自今的經典手段,可謂是百用不爽。
只有殺戮會讓自己舉世皆敵,比如董卓,只有拉攏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比如司馬炎。
一邊殺一邊拉攏,這樣才能分化對方內部集團,將對方變成烏合之眾。
在屠完反對者,徹底掌控朝政後,劉裕被加封為宋公,並趁著秦國新君即位,秦國內憂外患的機會,發動北伐。
而此刻的秦國,已經是亡國氣象,西北邊的夏國不斷南下攻打關中的秦國,隴西的鮮卑人不斷東進攻打關中的秦國,東北方向的拓拔魏國趁虛而入,侵略秦國河東地區,內部還有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秦國宗室還趁亂造反奪權,東南方的劉裕還對他發動北伐
東西南北中,全是敵人!
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敵人,秦國皇帝姚泓選擇兵分五路,同時跟農民起義軍、乞扶鮮卑、匈奴夏國、拓拔魏國、晉國劉裕開戰。
中原割據政權經常被四面圍攻,這已經見怪不怪了,當初石虎也是東南西北中同時出擊,後來的苻堅同樣選擇四面出擊。
這也是遼東燕國議會貴族們不願意捲入中原爭霸戰爭的重要原因。
捲入中原大戰,好不容易打下來一塊地,用不了多久,這塊地就會被來自東南西北中的敵人覬覦,為了保住這塊地,遼東燕國需要消耗大量國力,這實在是太不划算了,而且,萬一這塊地盤丟了,之前在這塊地盤上的投入就等於打了水漂,風險實在太大了。
所以,老老實實開荒海外,只要開荒了,基本不會有外敵爭奪,可以持續產生收益,除了前期開荒投入太大,其實後期的持續收入比中原高多了,畢竟不用擔心被其他勢力奪走。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是燕國王家的國策,默默在海外開荒發展,當中原勢力們你爭我奪時,燕國王家已經悄無聲息地在海外種田種出一片天地。
劉裕軍行至黃河南岸,撞見了前來監視晉軍動向的魏國騎兵,一番相互試探之下,劉裕軍依靠黃河組成卻月陣,用步兵擊敗魏國騎兵。
所謂卻月陣,就是用黃河河道作為防線,再用戰車以弧形作為另一面的防線,再以長槍兵堵住縫隙
,中間用弩兵抵禦騎兵,最中間是主帥和軍旗手以及傳令小兵。
聽起來跟燕國的圓月陣區別不大,無非是形狀從圓月變成了缺月,整體結構和思路其實是一樣的。
卻月陣也並非無懈可擊,只要在卻月陣外面再擺一個大的弧形戰車陣阻攔,然後深挖壕溝,把卻月陣裡的敵軍活活餓死在壕溝包圍圈裡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