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官制四)
沃沮城海參崴)
“父王,我們在柵城的子民已經全部遷走。”高句麗王的女兒正在向高句麗王高璉稟報最新的情況。
“嗯。”高句麗王【高璉】點點頭,站在樓閣之上,望著遠方的大海。
由於現在依舊處於小冰期,因此沃沮港的港口作用已經失效,外面的大海全年冰封,所以燕國王家的船隊根本過不來,這也是高句麗敢於定都於此的原因。
三百年前,高句麗在王家的打壓下分裂成數十個各自為政的部落。
一百多年前,高句麗人重新統一,並且報仇雪恨,但之後又被持續打壓,差點滅族。
幾十年前,一代雄主“談德”,向王家屈服,為王家制衡逐漸不太安分的扶余人,並且利用這寶貴的蜜月期,向北吞併了北沃沮以及許多勿吉部落和肅慎部落。
“根據燕國王家以往的擴張規律,他們不會像漢武帝一樣急於求成,不會太追求版圖大小,而是非常求穩,在開發穩固完之前佔領的地盤前,不會再對新的地盤有想法。”
“因此,這次他們強行佔據我們的柵城後,光是在柵城附近移民開荒鋪路建城就要二三十年,接下來二三十年,我們與燕國將會度過一段和平時光。”
“這二三十年是非常寶貴的,我們要在這二三十年裡,向北征服勿吉人和肅慎人,向西征服扶余人,增強自己的實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將來抵擋住王家的北擴腳步。”
面對燕國大軍來襲,高句麗王自知不是對手,所以也不打算硬拼,而是提前將人口物資財富轉移,留了一座空城給燕國。
雖然對南面選擇忍讓,但是對北面的勿吉和肅慎,卻選擇重拳出擊。
柵城
原有的舊城牆北拆毀,大量來自琉球群島的火山灰被運到此地。
使用火山灰可以製作原始水泥,這個知識還是王家先祖西域行時從羅馬帶回來的。
哞~~
上千頭牛同時出現在河谷平原,它們正拉著一種新型鐵犁。
這種新式鐵犁需要十六頭牛同時拉一張鐵犁,鐵犁體積非常龐大,可以一次性開墾一大片田。
在燕國,不僅有省時省力的單人小鐵犁,還有適合在丘陵梯田開墾的雙牛鐵犁,同時還有普通的三牛鐵犁,最大的還有十六牛鐵犁,每種鐵犁適合不同環境。
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簡簡單單一個鐵犁,也是技術發展的體現。
有工匠發明了一種水力鐵犁,適合在山谷瀑布附近開墾小片菜園,目前看來似乎沒什麼用,畢竟沒人會在這種地方開荒種田,即便有,面積也不大,用不著這麼奢華的工具,帶一頭牛就足夠了。
這種水力鐵犁,動力完全依靠瀑布帶來的力量,透過動力軸承,將力量傳遞給鐵犁。
除了鐵犁的進步發展,還有播種機的發展,中原雖然也有播種機,但播種機跟鐵犁是分離的,鐵犁工作完以後,還要用播種機第二次工作。
而燕國工匠們,將鐵犁與播種機進行了結合,可以鐵犁耕田的同時播種,不用進行第二次工作,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