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民法典》二)
鐺——
下一件拍賣品開始展示,是一個種植園的“所有權證書”,種植園的主人在開闢種植園時,不幸被熱帶雨林裡的巨蟒吞噬,只留下一個十五歲的女兒和一個三十四歲的妻子。
母女倆沒有能力經營種植園,於是打算把種植園拍賣,今後拿著賣種植園的錢財在燕都平平淡淡生活。
隨後,拍賣行的主人親自出面作證:“這張證書絕不是偽造,我們也絕不會對種植園現狀虛假宣傳。”
“種植園已經開闢種植水稻田一萬兩千六百畝,耕牛有……丘陵果園有果樹……狩獵林有……奴隸有九十六個。”
拍賣行主人的話說完,所有人都非常激動,能夠擁有一個持續產生收益的種植園,這是燕國絕大多數人的夢想,在眾人的期待中,拍賣行主人喊道:“起步拍賣價……一千萬錢!”
“兩千萬!”
“兩千五百萬!”
“三千萬!”
“四千萬!”
“四千兩百萬!”
“一億!”
所有人都看向了出價一億的司馬元顯,沒想到這位來自中原的皇族,捨不得花錢拯救自己的外甥女,卻捨得花錢購買一個種植園。
拍賣行主人也很驚喜,這個種植園雖然好,理論上本來也價值一億錢,但是位置太偏僻了,位於蘭芳島的最中心,那裡遠離海洋港口,各種毒蛇猛獸遍佈,還有一些尚未被滅絕的食人族部落,在這樣的情況下,拍賣行主人預計這個種植園也就只能賣五千萬錢左右。
司馬元顯想的是不能坐吃山空,有一個種植園可以傳宗接代,讓子子孫孫能夠衣食無憂。
燕國真正的財富不在於國庫裡的金銀珠寶,而在於海外數之不盡的種植園,這就是藏富於民。
當然了,這個民指的是統治階層,奴隸和普通百姓是算不得民的,他們只能算民的工具。
司馬元顯得到了那個種植園的所有權證書,從此在海外擁有了一片種植園,他準備抽空去那裡看看。
隨後,下一件拍賣品被展示,是一面純淨的琉璃鏡。
跟一般的琉璃鏡不同,這個琉璃鏡更加清澈透明,而且另一面還用特殊材料覆蓋,琉璃鏡比中原的銅鏡要清晰得多,而且不會生鏽,唯二的缺陷就是比銅鏡還貴,並且容易破碎。
這是燕國琉璃坊的工匠們最新研究產品,早在一百年前,他們就研製出了新式琉璃玻璃),經過五十多年發展,才變得清澈透明,又經過五十多年發展,他們發現使用水銀和錫紙可以讓琉璃變成鏡子,也就是他們今天放在拍賣行拍賣的琉璃鏡。
拍賣琉璃鏡,也已經經過了燕國官府的同意,畢竟這也不是火藥那種軍事機密,只要製作工藝不洩露就行,已經制作出來的成品是可以售賣的。
即便到現在,火藥依舊是禁售品,要嚴格保持住燕國的技術領先優勢。
“琉璃鏡,拍賣起步價……一百萬錢!”
“一百五十萬!”
“兩百萬!”
“五百萬!”
一位貴族小姐獲得這面琉璃鏡。
區區一面鏡子,賣出五百萬五銖錢的高價。
拍賣結束後,司馬元顯與一眾從晉國移民而來的權貴們共赴青樓。
青樓和賭場,都是隻有官府可以開辦的,燕國只在燕都等城市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建設青樓,一般地區是沒有的。
至於賭場,因為對社會治安破壞性太大,所以整個燕國只有燕都有一家合法賭場,其餘地區禁止開辦賭場,賭場內的經營人員都是燕國官吏,各個王家貴族們也在議會上同意這一規定。
青樓女子皆為奴隸、俘虜、罪犯、自賣人。
賣藝不賣身只是書生們的幻想,真實的青樓女子,給的錢少就賣藝,給的錢多就賣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