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莽和古文經學士人們沒有把天下治理好,甚至導致天下蒼生更加水深火熱,那就是王莽和古文經學士人們的過錯,國家滅亡也不是王家的責任,而是王莽一人的責任,最多再加上古文經學計程車人們一起擔責。
王僮之前當丞相那些年,看到了太多不好的訊息,動不動就是某某郡又餓死了多少多少人,哪裡哪裡又發生了人相食,所以他對大漢的未來感到很失望,也開始相信民間的那些讖緯,認為劉漢江山氣數將盡。
既然劉漢江山氣數將盡,那就在其氣數徹底盡了之前再撈一次,撈完後看看它氣數到底盡不盡。
王僮認為自己不過是順應時勢。
畢竟士人們都預言劉漢江山氣數將盡,那我王僮就幫士人們助推一下這個預言,也算是做點好事。
當一個國家正在走下坡路時,總要有個人繼續加速。
再苦一苦大漢,罵名我不擔。
當大臣們都在欣喜地為王莽慶祝,認為大漢終於有救了之時,大司馬大將軍王僮想的卻是誰來給王家背“天下民不聊生”這口鍋更合適。
讓那些極度反感王家的人背鍋肯定不行,還沒來得及讓他背鍋,他就會動用手中的權力先把退場的王家給政治清算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過好在王家與士人們一直都是同一個陣營,也沒有哪個士族真的痛恨王家,頂多就是稍微眼紅王家專權太久而已,只要王家主動把權力讓出來,把專權的機會讓給別人,讓他們去爭奪權力,自然就無事了。
這就是老子說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句話對王僮來說,意思就是這樣的:做官要像水一樣,順應時勢變化。正所謂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既然大家都希望王莽上位,王家就應該順應潮流讓王莽上位,不要強行阻止,不要去爭。
但讓王家人背鍋也不行,王家人背鍋就等於是王家背鍋。
只有一個介於王家與非王家之間,遊離於王家與群臣之間的中間勢力才適合背鍋。
而這個人選,有且僅有……王莽!
你王莽不是被天下人稱讚為聖人嗎?
那還能有誰比聖人更適合背鍋嗎?
王莽這些年屢屢為民請命,贏得了百姓與古文經學士人們的共同擁戴。
獲得天下人擁戴的王莽,逐漸有些脫離王家,甚至多次阻擾王家撈錢,似乎是有些飄了。
“巨君素有聖人之名,由巨君擔任丞相,自是最適合不過,哈哈!”心中已經做好打算的王僮,此刻也不在意士人們聯合起來逼他讓王莽當丞相一事,而是跟士人們一起稱讚王莽。
“莽,才疏學淺,萬萬配不上丞相之職。”王莽依舊十分謙卑,對任何人都很恭敬,一副謙謙君子模樣。
“天下沒有人能比您更適合治理國家。”古文經學大家劉歆在一旁勸道。
“天下的賢人何其多,我王莽何德何能竊據高位。”王莽繼續推讓,不肯做丞相。
“天下的賢人,不及先生您的萬一。”就連漢室宗親劉向也在一旁勸說。
“莽,只想為民請命,做好自己的本分,絕不敢篡奪他人之位,丞相之位既然是子康王健的字)的,那就應該由子康來做。”王莽還在辭讓,也不知道是作秀還是真心。
“巨君莫要再推讓了,這個天下沒有人比你更適合當丞相,為了天下蒼生,請巨君上任丞相!”大司馬大將軍王僮已經決定要讓王莽背鍋,所以此刻無論如何都必須把王莽推上前臺,讓王莽當丞相乃至大將軍,把權力逐步讓渡給王莽,讓王莽頂在最前面,而遼東王家則帶著這些年撈的錢悄然退居身後,從天下人的視野中慢慢淡去。
這就叫,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王莽又連續推辭了好幾次,湊夠九次後,他才終於無奈嘆息道:“諸君要至我王莽於不義之地,唉……”
王莽這話說得很無奈,可是王僮卻隱約看見了王莽嘴角間不經意的一絲絲笑容。
喜歡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請大家收藏:()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