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王莽新政五)
三年後
永始三年
大司馬大將軍王逢邦病逝,丞相王僮王逢邦之子)繼任為大司馬大將軍。
如此,丞相之位便空缺了出來。
王僮想讓自己的族弟王健補位丞相,卻遭受群臣一致反對。
“車騎將軍貪墨軍費,品德不足,怎能擔任丞相之職?”光祿大夫谷永公開反對王僮。
“還請大將軍收回成命!”其餘大臣也紛紛反對。
王氏外戚把持朝政十六年,撈錢撈了一百多億,幾乎相當於大漢朝廷一年的財政總收入,終於讓越來越多的人反感王氏,居然開始聯合起來阻攔大將軍王僮的官員任免。
要知道,王鴻年時期,由於王家縱容士族兼併土地,士族們是非常支援王家的。
可能是王家撈錢撈得太過分了,以至於這些士族們或許是眼紅了,又或許士族們是真的忠君愛國,不想讓王氏繼續專權下去,現在居然有聯合起來扳倒王氏的趨勢。
一個普通自耕農,一年的總收入也才五千錢左右,撈錢撈了一百多億,那就相當於兩百多萬個自耕農不吃不喝一整年的總收入,王家這是相當於把兩百多萬百姓一整年的總收入都給撈走了。
看著一致反對他的群臣,王僮沉默良久。
車騎將軍王健一直在貪汙軍費,不過只有最近一次不小心被發現了,然後就傳得天下皆知。
王健不得不把最近一次貪汙的軍費交還國庫,然後在監獄裡好吃好喝待了一年,上個月才剛剛出獄。
最終,大司馬大將軍王僮還是妥協了,他當然可以強行任命王健為丞相,但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得罪天下士人。
王家撈的錢已經足夠多了,也是時候把位置讓出來,給其他士族上來撈錢的機會了。
撈錢這事,人人有份,王家不能一直獨吞,一直獨吞的結果就是現在這般被士人們聯合抵制。
門戶洞開,利益均沾!
於是他對群臣問道:“那諸位以為何人能擔當丞相一職?”
“當今有資格擔當丞相者,唯有一人!”光祿大夫谷永上前一步道。
“何人?”王僮疑惑,到底是誰,居然能被士人們聯合起來推薦為丞相,甚至不惜得罪他這個大司馬大將軍。
“諫大夫王莽!”眾大臣異口同聲。
“嗯?”聽到這個名字,王僮剛開始沒反應過來,然後心中驚訝不已,為了王家能安然退場,他也只能答應:“那便由諫大夫王莽擔任丞相吧。”
他算是看出來了,王家要是繼續專權下去,遲早會被天下人聯合起來撕碎,到那時,遼東王氏就是第二個霍家,要有滅族之災。
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經是王家子弟必讀經典,王氏子弟都靠著《道德經》的智慧才能在官場如魚得水。
對於一般人來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太過度。
但對於王家來說,老子的這句話意思就是:
撈錢撈夠了就要及時收手退場功遂身退),這樣才能讓繼任者背鍋天之道也),把持朝政雖然很爽揣而銳之),但畢竟不能長久不可長保)。
不過,在收手前,王僮還想為家族再撈最後一筆錢,這最後一次要一次性撈十幾億,撈完就告老還鄉,這大司馬大將軍也不做了,讓王莽以及那些讀書讀傻了計程車人們去治理這個百孔千瘡的國家,把大漢這個被王家掏空了的爛攤子甩給這些傻子們去接手。
如果王莽和古文經學士人把天下治理好了,王家就繼續回到朝堂繼續撈錢,撈到大漢感覺又快要亡國的時候就趕緊甩手退場,繼續找新的背鍋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