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盛極則衰四)
建始二年
大司馬大將軍王鴻年公開指責丞相匡衡勾結石顯,禍害朝綱,貪汙受賄,十惡不赦。
匡衡的下屬官吏們為了自保,將匡衡貪汙受賄的證據交出。
士人們也紛紛跟著一起抨擊匡衡,要求朝廷將匡衡處斬,以儆效尤,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最終,丞相匡衡被斬首,由王鴻隱之孫、王逢邦之長子王僮擔任丞相。
與此同時,御史大夫非常識相地自覺地告老還鄉,由王玲之孫、王逢尚之子王保擔任御史大夫。
加上去年遼東太守王鴻隱壽終正寢,而且這兩三年裡,遼東幾個縣的縣令也先後病逝,朝廷一直沒時間安排新的遼東太守和縣令們,以至於官位空虛。
現在王家大權在握,於是便直接任命王鴻隱之子王逢邦為遼東太守,並任命遼東四大家族的子弟為各個縣的縣令。
至於王家的家主之位,則傳到了王逢邦。
王逢邦就任遼東太守之後,便將仁川之事交付給自己的長女王倇,由王倇擔任馬韓太守兼仁川令。
從王家第七代開始,王家女子也開始使用字輩,而且字輩不再插入到姓名中間,而是以偏旁區分,比如王逢邦的兒子王僮,王逢邦的女兒王倇,都是單人旁字輩。
王家鴻字輩的第五代家族子弟,如今只剩王鴻年王玲二人。
貪玩好色的皇帝劉驁只想在後宮與妃子們嬉鬧,國家政事都由大司馬大將軍王鴻年一人處理。
在輩分上,王鴻年相當於皇帝劉驁的外舅公,大了劉驁兩個輩分。
長安
未央宮
正殿
噠噠噠——
一個小黃門走來,對著殿內諸位大臣說道:“陛下今日有事,朝中之事由大將軍處置,諸大臣同大將軍共同商討國事。”
“陛下萬年!”
眾大臣已經習慣了,皇帝劉驁自登基以來,只有剛開始那一兩年在上朝,扳倒宦官集團後就徹底不上朝了,全部事務都交給了大將軍處理。
而皇帝劉驁所謂的有事,不過是忙著跟嬪妃們遊山玩水。
“諸位大臣,有事請奏,無事散朝。”王鴻年對眾大臣說道。
“關東諸郡流民遍地,請撥款賑災二十萬萬錢二十億)。”一位大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