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發現薊縣大軍出動的,是劉得。
他原是無終的一名城門尉,在無終陷落之前帶著自己的弟兄們北上白狼城抗擊公孫度。
因其頭腦清明,作戰又頗為勇猛,被趙雲連拔三級,任了裨將。
公孫度退去後,劉得隨趙雲南下復歸公孫瓚本部。
本以為公孫瓚會有封賞,沒料到有人揪住他當日棄城門而去的罪過,又兼沒有遵循公孫瓚的軍令棄守白狼城,所以,非但沒有再一次晉級,反倒降成了門下督。
劉得一度萌生退意,但得知在白狼城立下大功的趙雲都被貶為督糧尉,便咬牙吞下苦果,繼續當兵吃糧。
後冀州戰敗,劉得僥倖活命回到幽州,公孫瓚為再攏人心,將其重新升為裨將,歸屬鄒丹將軍賬下。
本以為從此能領餉領糧,安穩度日。
未料趙雲投敵,公孫瓚一怒之下大加牽連,他這個裨將還未捂熱,便又被打回原形,成了駐軍城的西門城門尉。
兜兜轉轉生死間,一朝回到幾年前。
真是世事無常,造化弄人!
劉得盯著薊縣那邊飛揚的塵土,一時想起這幾年沉浮,竟然有些恍惚,渾然忘了擊鼓示警。
直到手下軍士大聲呼叫,劉得才恍然醒悟,急忙跑上哨臺,敲響了急促的鼓點。
在昨夜才驟然轉寒的西北風中,劉得一直敲,一直敲,直至脫力癱倒,才驚覺自己後背已被汗水打溼,此刻冷得他牙齒打顫。
劉虞出兵來攻了!
不知為何,劉得竟然雙目含淚!
駐軍城被敵襲的鼓點催促著沸騰了起來。
不過這沸騰並不是因為忙亂,而是各歸各位的急促。
留在城中的軍隊,畢竟是久經戰陣的老兵,短暫的驚疑過後,更多表現出的是軍人的職業素養。
公孫瓚一邊繫著甲冑,一邊奔上城牆,口中大罵劉虞老賊。
不過,待他看清劉虞軍的陣勢後,口中便喃喃罵不出來了。
這不是偷襲,而是全面進攻!
當面是烏泱泱的大軍,旌旗遮蔽之下,一時看不清到底有多少人,但經驗判斷不會少於三萬!
左右各有一支騎步混合的大軍,向著駐軍城的南北兩翼斜插而去,看看不下萬人!
單就當下目測,便已是五萬大軍,足足是駐軍城中軍士的五倍!
“令!”公孫瓚怒目圓瞪,直接在城牆上下達命令,“單經領兵兩千守南門,鄒丹領兵兩千守北門,公孫續領兵兩千守東門,餘者隨我於西門迎敵!”
兩名親衛應聲而去。
“令!”公孫瓚繼續下令,“劉虞大軍未至,即刻派出精幹斥候,傳令各地駐軍速回!”
又一名親衛領命下去傳達。
“令!敵情未明,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戰!違者,斬!”
“令!關靖總督城內治安,凡有滋事者,可先斬後奏!”
“令!全體軍屬實行軍管!物資配發實行軍管!違者,斬!”
……
公孫瓚的軍令急促而精煉,展示出豐富的臨戰經驗和利落的指揮風格。
“城下百姓如何?”待公孫瓚發完數十道命令,一名親衛才輕聲問道。
“已經來不及組織他們入城了……就讓他們亂起來吧!看劉虞老兒如何處置!”公孫瓚趴在城牆上俯瞰,下面已有混亂的跡象,“傳令城門尉,沒有我的命令,任何情況都不得開啟城門!”
“喏……”一旁的劉得輕輕應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