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不同於公文,無須泥封;家書亦不同於情報,無需專遞。
所以田瑭這封家書郵出去的第二天,謄抄本就已經放在了公孫瓚面前。
公孫瓚看後的第一印象,這是一封普通的家書。
裡面雖然有一些看起來讓人起疑的話,諸如“有書來言,青州受迫”“督玄德務政,促子龍奮勇”等,卻也不能說明什麼。
一個侄子向族叔報喜報平安,又奉請族叔保重身體,這不是人之常情麼,不是很正常麼?
說明田瑭對他和田楷之間的親緣關係很重視,好事啊!
關靖也是小心過頭了,像這種沒什麼價值的東西,就不該拿來耽誤他的精力!
公孫瓚提起毛筆,在最後一片竹簡上畫了個圈。
然後揉了揉眼睛,打起精神去看別的文書。
幸好絕大多數公文已被關靖辦妥,能呈到他這裡來的,都是經過篩選的重要資訊。
不然公孫瓚真不一定有耐心一一看完。
下一封,是寫給他的書信,劉虞親筆。
公孫瓚皺著眉頭瀏覽一遍,感覺有些不可思議,又瀏覽一遍,不禁笑出聲來。
這劉虞真是迂腐至極,竟然不忍那些冀州來的百姓忍飢挨餓,願意派人給百姓們送救濟糧,希望公孫瓚不要阻攔。
天下還有這樣的好事!
公孫瓚提筆,畫了個圈。
你願意做好人,你便去做唄,反正吃虧的又不是我!
再看下一封,是公文,還是劉虞親筆。
公孫瓚有些摸不著頭腦,劉虞這是吃錯什麼藥了,莫不是在消遣自己!
耐著性子敲開泥封,展卷一讀,立即火冒三丈!
公文中,劉虞以幽州牧的身份正式告知奮武將軍公孫瓚:即日起,停止撥付糧草!
因為公孫瓚雖是朝廷外派的將軍,但沒有哪份旨意明確他是邊軍。
依漢律,地方只有義務為邊軍供糧,其餘軍隊不在供糧之列。
你要糧?你找朝廷去要!
“啪”的一聲,毛筆被公孫瓚緊握的拳頭捏成兩截。
他算明白過來了,劉虞這是要拿原本給他供的糧去救城外的百姓!
“拿我的東西,去收買我的人!”公孫瓚吼了一聲,把手中斷筆摜出去老遠,“劉虞老狗!豈能事事如你所願!”
吼完了,那一瞬間的暴怒也就消了一半。公孫瓚畢竟不是莽夫,他把劉虞的書信和公文並排放在一起,重新認真去看。
這兩份竹簡串起了一個簡單的邏輯,公孫瓚立刻就想到了破解之法。
劉虞想把原本給他的糧草扣了給駐軍城外的百姓,他只要不同意,劉虞還能強行發糧不成?
而且,劉虞不給他供糧,薊縣卻不能不給薊候供糧,否則就是造反。
假設劉虞破罐子破摔,卡了薊縣的供養,那他便去劫掠往來的商賈,反正薊縣現在商貿繁盛,各地商旅絡繹不絕。
就算鬧到朝廷上去,也是劉虞理虧在先!
怎麼看,劉虞做的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想到這裡,公孫瓚的精神稍微放鬆了一些。無論如何,他都是手上握著刀的人,大不了和劉虞撕破臉皮。
兵戎相見而已,誰怕誰啊!
只要公孫度不摻和進來,公孫瓚單獨面對劉虞就一點也不怵。
“嗯,只要公孫度不摻和進來。”公孫瓚自顧自地嘟囔一句,又想到,“之前派去遼東的使者應該也快到了,看此情形,最好親自書信一封給公孫度,再派個分量重些的人攜重禮去一趟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