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谷郡和代郡能算是立錐之地?”鮮于輔毫不猶豫地反駁。
“一年來,我們已將代郡原有的人口和陸續安置到代郡的流民全部轉為府兵,代郡現有人口總計應該超過二十萬,並且已經實現了自給自足,這二十萬人之中,受過訓練的能戰之兵不下於五萬;上谷郡作為我們的冶鐵中心和工貿中心,除了可以源源不斷地為大軍提供武器裝備,更能創造可觀的財富,現在,我們的工商稅已經成了財稅的主要來源。”田瑭解釋道,“若我們準備充分,在公孫瓚北上之前就動員一些百姓去上谷郡和代郡,我們當能擁有和公孫瓚基本持平的人口數量和戰爭能力,以及比他強得多的財稅和製造能力。”
這一番解釋有理有據,讓鮮于輔不能再言。
“那就任由別人欺負咱們?”鮮于銀揮了揮殘臂,情緒激動。
“為今之計,我們需做三件事。”沮授仔細聽了田瑭的全部論述,已經掌握其精要,並有了進一步的考慮,“其一,遣使速去長安求見天子,表示我們會遵詔而為,順便探一探別情;其二,即刻草擬告示,並遣快馬到三郡各縣張貼,凡願遷往上谷郡和代郡的百姓,官府負責安置,並分配田地和農具;其三,遣使去往張燕處,攜重金以結友好,同時令各地軍士回薊縣,加緊訓練、牢固城防、做足準備!”
“我願去長安!”田疇聽完沮授的話,毛遂自薦道。
田疇願意執行沮授的建議,說明他已經認同了沮授的方略。
“子泰若能去,再合適不過。”沮授點頭贊同,看向劉虞。
所有的緣由和利弊都已經分析清楚,在場眾人的態度也都表露無遺,到了劉虞做最終決策的時刻。
沉吟半晌,劉虞點了點頭,說道:“文佐和公與所言甚是,眼下我們只有遵詔一條路可以走。子泰知事曉理,聰慧機警,前述又深明大義,堪為使者。”
劉虞沒有再糾結於到底是抗命還是忍讓,而是直接開始安排部署,這讓還想要反駁的鮮于輔和鮮于銀識趣的閉上了嘴。
緊接著,劉虞將安民之事交給了齊周,將軍事之事委託給了沮授。
安排齊周管民生,理所應當。
安排沮授管軍事,卻是頭一回!
細想想,劉虞的這個安排甚是妥當。鮮于輔和鮮于銀對沮授敬佩有加,配合沮授當無問題;田瑭和沮授私交甚密,合作更應該是如魚得水;現在薊縣的城防就是在沮授的參謀下修築的,由他繼續加固也是順理成章。
更重要的是,去年戡平黃巾之亂時,沮授那運籌帷幄的能力,折服了所有人。
由他總攬軍事準備,確是用人之長。
“諸位,如今已近四月,公孫瓚的第一批軍隊差不多快到幽州了,他們會在我們眼皮子底下築城。”劉虞站了起來,環視眾人,“年底前,公孫瓚將在我們對面虎視眈眈,屆時是何等光景,全賴諸位作為。眼下,我們需將各類事項一一商討。”
“喏!”眾人齊聲應答。
喜歡建安賦請大家收藏:()建安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